[实用新型]永磁变频全功率电机无效
申请号: | 200820076633.0 | 申请日: | 2008-03-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81894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1-14 |
发明(设计)人: | 杨娜;杨苗奇;杜哲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娜 |
主分类号: | H02K21/12 | 分类号: | H02K21/12;H02K21/22;H02K21/02;H02K1/27;H02K11/00;H02K3/18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国为知识产权事务所 | 代理人: | 李荣文 |
地址: | 050031河北省石家***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永磁 变频 功率 电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机,尤其是一种永磁变频全功率电机。
背景技术
直流永磁无刷电机作为电动车主要驱动电机,其效率、故障返修率及其他技术参数都已达到了较理想状态,但其体积较大,比较笨重,由于其驱动模式为三相六状态,在通电、励磁做功时三分之一处于做功间歇,未能将体积功率发挥到最佳状态,存在体积功率的浪费,同时硅钢片制作时浪费比较严重,一般只有30%-40%的利用率,并且大多数直流无刷电机的嵌线槽口为2mm左右,很难下线,只能采用人工嵌线,产品一致性差,生产效率低,因此,如何在不降低功率的情况下,减小其重量体积,增加扭矩,降低成本,提高爬坡能力,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研发的方向。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换相过程无间歇、无时间功率浪费、质量稳定、成本低扭矩大的永磁变频全功率电机。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永磁变频全功率电机,包括转子、定子、永磁磁体、端盖、轴承、励磁绕组,其中永磁磁体数量为偶数,均匀贴于转子内壁(外部为转子)或外壁上(内部为转子),两永磁磁体之间的间距为一个永磁磁体的宽度,且相邻的两永磁磁体的磁极为异性磁极,其定子为凸极结构的定子,凸极数量为偶数且其凸极部分宽度大于永磁磁体的宽度,其励磁绕组共两个绕组,按间隔叠绕于定子的凸极上,励磁绕组的两端均引出电线到电机外。
本实用新型的改进在于:定子的凸极均匀分布于定子上,其宽度大于永磁磁体的宽度,小于两倍的永磁磁体宽度,其两凸极之间的嵌线凹槽宽度与凸极宽度相等,定子的凸极上设有感应元件,其数量为两个,分别设置于相邻的两个凸极上。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产生的有益效果在于:由于永磁磁体按永磁磁体宽度的间隔均匀分布,相对传统电机节省了50%的磁性材料,定子采用凸极结构,凸极宽度与嵌线槽宽度相等,凸极定子制作时采用对冲的方法裁剪,与传统电机30-40%的利用率相比,材料利用率可达98%以上,并且由于嵌线槽口较宽,完全可以采用机器嵌线,保证了产品的一致性和质量稳定性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产品材料成本,励磁绕组采用二相四状态工作方式,电磁与永磁相互以推拉的形式完成工作过程,使工作点受到推力与拉力的合力作用,从而使扭矩增加,换相过程无间歇,无体积功率浪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外转子式电机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内转子式电机结构示意图。
其中:1、转子,2、永磁磁体,3、凸极,4、支架,5、轴承,6、轴,7、端盖,8、感应元件,9、绕组A,10、绕组B,11、电机引出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描述:
实施例1: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外转子式电机(外部为转子,内部为定子)如图1所示,包括转子1、定子、固定在转子1上的端盖7、镶嵌在端盖7上的轴承5,在转子的内壁上均匀粘贴数量为偶数的永磁磁体2,两个永磁磁体2之间的间隔相当于一个永磁磁体2的宽度,并且相邻的两永磁磁体2的磁极为异性磁极;镶嵌在端盖7上的轴承5同时还固定于轴6上,轴6固定于定子支架4上,在支架4上固定定子,定子采用凸极结构,定子的凸极3以偶数均匀分布于定子上,其宽度大于永磁磁体2的宽度,小于两倍的永磁磁体2宽度,其两凸极之间的嵌线凹槽宽度与凸极宽度相等,并且在定子的凸极上设有感应元件8,其数量为两个,分别设置于相邻的两个凸极3上,在定子的凸极3上共绕有绕组A9、绕组B10两组绕组,两组绕组以间隔叠绕的形式缠绕于定子的凸极上,两组绕组的抽头A、A′、B、B′分别通过电机引出线11从定子的轴心孔输出到电机外面。
实施例2:
如图2所示,该实施例是一个内转子式电机(外部为定子,内部为转子),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该实施例包括转子1、定子、固定在定子上的端盖7、镶嵌在端盖7上的轴承5,该轴承5同时还固定于转子的轴6上,转子轴固定于圆形支架4上,在圆形支架4的外壁上均匀粘贴数量为偶数的永磁磁体2,构成转子,定子与外壳连为一体,采用凸极结构,在定子的凸极3上共绕有绕组A9、绕组B10两组绕组,两组绕组以间隔叠绕的形式缠绕于定子的凸极上,两组绕组的抽头A、A′、B、B′分别通过电机引出线11从定子外壳上输出到电机外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娜,未经杨娜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7663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新型多晶硅还原炉之水冷双层玻璃视镜
- 下一篇:一种延时复位控制电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