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稻壳专用运输车厢有效
申请号: | 200820068359.2 | 申请日: | 2008-07-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49811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6-03 |
发明(设计)人: | 支龙;黄朝向;胡建文;陈艳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凯迪绿色能源开发运营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33/04 | 分类号: | B62D33/04;B60P3/00 |
代理公司: | 武汉开元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胡镇西 |
地址: | 430223湖北省武汉市***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稻壳 专用 运输 车厢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用于装卸轻质松散颗粒物料的车厢,具体地指一种稻壳专用运输车厢。
背景技术
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对电力的需求也越来越大。我国电力的主要来源是煤电,而煤电带来的环境问题已经引起了国家的高度重视,为此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措施鼓励电力企业开发可再生能源。在太阳能、风能、沼气、以及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中,利用稻壳发电具有如下优点:其一,可减少我国对煤和石油能源的依赖;其二,稻壳氢含量高,与煤相比燃烧生成的CO2相对较少,水蒸气多,对减少CO2排放有益;其三,从稻壳灰中可以得到优质的化工原料,如活性炭、二氧化硅、钾、磷元素等。而我国是稻谷的主产国,稻壳是稻谷加工后的副产品,据统计我国年产稻壳约5600万吨,且仍有增加的趋势,因此采用稻壳发电既容易解决原料来源问题,又可以降低发电成本。
目前,稻壳发电机组技术已经十分成熟,而稻壳的运输问题却一直困扰着稻壳发电厂。稻壳的比重小(120kg/m3)、结构松散,其运输方式普遍采用人工将稻壳装入麻袋,然后用车辆运输。为了节约成本,运输车辆不得不超高、超宽、超重。据调查,用核载5吨的东风汽车运输,一般要装载12吨稻壳。如果是20公里的运输距离,运输费用为40元/吨,人工装车费用为28元/吨,装车时间为2~3小时,折合为3.4元/吨·公里,成本很高。而且由于装车、卸车的时间较长,即使车辆、人员一天24小时工作也只能每台车运送4趟左右,车辆利用效率非常低。随着国家对超限车辆整治力度的加大,这种用超载节约运输成本的方式将越来越困难。因此,建设稻壳发电厂必须首先解决稻壳的装卸效率和运输成本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要提供一种可以大幅提高运输效率、降低运输成本的稻壳专用运输车厢。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设计的稻壳专用运输车厢,包括车厢体,所述车厢体的内腔由一对靠前平行布置的隔板分隔成前部稻壳输入区、中间稻壳压缩舱和后部稻壳储存室,所述前部稻壳输入区中设置有吸料风机,所述吸料风机的进口与延伸在外的吸料风管相连,所述吸料风机的出口与中间稻壳压缩舱相通;所述中间稻壳压缩舱中设置有配套使用的套筒和活塞,所述套筒的筒身上部开设有稻壳落入口,所述套筒的前端与前部稻壳输入区相连,所述套筒的后端与后部稻壳储存室相通,所述活塞通过连杆与安装在前部稻壳输入区中的压缩油缸相连。
进一步地,所述配套使用的套筒和活塞、以及对应的压缩油缸可以设置二至五套,最好对称设置四套,可以同时开启或部分开启,以满足不同稻壳输入量的负荷要求。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这样的:开启吸料风机,稻壳经过吸料风管、吸料风机被吸入中间稻壳压缩舱内,并从稻壳落入口进入套筒内,此时压缩油缸开始动作,驱动活塞将稻壳推入后部稻壳储存室。如此反复动作,最终将稻壳不间断地输入后部稻壳储存室并压缩压实。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所设计的吸料风管和吸料风机组件能够自动将稻壳吸入到中间稻壳压缩舱内,所设计的套筒、活塞和压缩油缸组件能够自动将吸入其中的稻壳推入后部稻壳储存室并压缩结实,这样不仅可以大幅减轻人工装车的劳动强度和搬运成本、大幅提高装卸效率,而且可以增加车辆单次运输量、大幅降低稻壳运输的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稻壳专用运输车厢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稻壳专用运输车厢的纵向截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图中所示的稻壳专用运输车厢,具有一个安装在运输车辆1底盘上的车厢体8,车厢体8的内腔由一对靠前平行布置的隔板9分隔成前部稻壳输入区8a、中间稻壳压缩舱8b和后部稻壳储存室8c。前部稻壳输入区8a中安装有吸料风机5,吸料风机5的进口与延伸在外的吸料风管4相连,吸料风机5的出口与中间稻壳压缩舱8b相通。中间稻壳压缩舱8b中水平安装有配套使用的套筒7和活塞6,套筒7的筒身上部开设有稻壳落入口7a,套筒7的前端与前部稻壳输入区8a相连,套筒7的后端与后部稻壳储存室8c相通,活塞6通过连杆与安装在前部稻壳输入区8a中的压缩油缸2相连。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凯迪绿色能源开发运营有限公司,未经武汉凯迪绿色能源开发运营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6835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可自动弹起的摩托车侧支架
- 下一篇:汽车半独立悬挂支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