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折叠电动滑板无效
| 申请号: | 200820067843.3 | 申请日: | 2008-06-19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58062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6-17 |
| 发明(设计)人: | 李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伟 |
| 主分类号: | B62K17/00 | 分类号: | B62K17/0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436034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折叠 电动 滑板 | ||
所属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以折叠的电动滑板,是一种非常轻便实用的娱乐玩具。
背景技术
目前,公知的滑板无动力,需要靠使用者脚蹬地才能滑行,娱乐性能不佳。
发明内容
在传统滑板的基础上,为了增强娱乐性能,达到不使用人力就能行驶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可折叠的电动滑板。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折叠电动滑板前端和后端各有一个脚踏板,供行驶时双脚站立。前踏板下方为前轮叉,前轮叉连接前轮,转动前踏板可带动前轮转动,控制前进方向。两脚踏板间为车架和后轮,车架上固定电池盒、控制器和站架。后轮中心为轮毂电机。U形后踏板穿过后轮中心轮毂电机的定子轴心,并可绕轴心转动,实现折叠功能,车架与后踏板之间连接减震。后踏板下方连接两个附轮维持平衡。手控接出牵引钢索、喇叭开关线、刹车开关线和速度控制线连接到电动滑板。安装上配件座板后可坐骑。在不使用时可转换成小拖车,方便携带。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电动滑板折叠后占据50cm×22cm×25cm空间。重量5-10Kg,最大行驶速度25Km/小时。是一种非常安全、方便的娱乐工具。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折叠电动滑板的主视图。
图2是折叠电动滑板的俯视图。
图3是折叠电动滑板手控的主视图。
图4是折叠电动滑板配件充电器的视图。
图5是折叠电动滑板配件前踏板附踏板的视图。
图6是配件前踏板附踏板安装后的俯视图。
图7是折叠电动滑板配件座椅的视图。
图8是折叠电动滑板配件座椅底座的俯视图。
图9是折叠电动滑板配件座椅安装在后踏板上的主视图。
图10是折叠电动滑板配件座椅安装在后踏板上另一种状态的主视图。
图11是折叠电动滑板配件刹把和抱刹的视图。
图12是折叠电动滑板配件连接杆的分解视图。
图13是折叠电动滑板配件前踏板鞋卡的视图
图14是折叠电动滑板配件前踏板鞋跟卡的三种状态视图。
图15是折叠电动滑板配件前踏板鞋跟卡安装在前踏板上的俯视图。
图16是折叠电动滑板配件前踏板鞋尖卡安装在前踏板上的俯视图。
图17是折叠电动滑板配件后踏板鞋卡的视图。
图18是折叠电动滑板配件后踏板鞋卡的用法示图。
图19是折叠电动滑板前踏板的分解俯视图。
图20是小号鞋使用者右脚踏在前踏板上的位置俯视图。
图21是中号鞋使用者右脚踏在前踏板上的位置俯视图。
图22是大号鞋使用者右脚踏在前踏板上的位置俯视图。
图23是小号鞋使用者左脚踏在前踏板上的位置俯视图。
图24是中号鞋使用者左脚踏在前踏板上的位置俯视图。
图25是大号鞋使用者左脚踏在前踏板上的位置俯视图。
图26是折叠电动滑板减震的分解视图。
图27是配件两个减震长度调整到最大时的视图。
图28是配件两个减震长度调整到中等时的视图。
图29是配件两个减震长度调整到最小时的视图。
图30是折叠电动滑板安装刹把和抱刹,取消拉杆后的视图。
图31是折叠电动滑板手控改为遥控控制,站架打开,取下减震,加装配件连接杆后的主视图。
图32是折叠电动滑板折叠后的主视图。
图33是前行时双脚站立在脚踏板上的位置俯视图。
图34是折叠电动滑板拉出拉杆后拖行的主视图。
图35是折叠电动滑板两踏板距离调整到最大,加装配件前踏板附踏板和座椅后的坐骑主视图。
图36是折叠电动滑板前轮的主视图。
图37是折叠电动滑板前轮的仰视图。
图38是折叠电动滑板前轮的左视图。
图39是折叠电动滑板前轮叉的主视图。
图40是折叠电动滑板前轮叉的左视图。
图41是折叠电动滑板前轮叉的俯视图。
图42是折叠电动滑板前踏板的分解主视图。
图43是折叠电动滑板前踏板的俯视图。
图44是折叠电动滑板前踏板的仰视图。
图45是折叠电动滑板拉杆的主视图。
图46是折叠电动滑板拉杆的俯视图。
图47是折叠电动滑板拉杆的左视图。
图48是折叠电动滑板车架的主视图。
图49是折叠电动滑板车架的俯视图。
图50是折叠电动滑板车架的仰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伟,未经李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6784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