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动汽车变速器与差速器组合一体的传动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820067441.3 | 申请日: | 2008-05-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06612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3-11 |
发明(设计)人: | 陈定方;何毅斌;吴敬兵;陆忠华;沈琛林;刘哲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定方;何毅斌;吴敬兵 |
主分类号: | F16H1/08 | 分类号: | F16H1/08;F16H48/12 |
代理公司: | 湖北武汉永嘉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唐万荣 |
地址: | 430063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和***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动汽车 变速器 差速器 组合 一体 传动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动汽车动力传动装置,特别是采用变速器与差速器组合成一体的动力传动装置。
背景技术
汽车的广泛使用为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很多问题,比如环境污染、能源紧缺等。为了保护好人类生存的环境,各国政府正采取许多措施,发展电动汽车就是其中之一,电动汽车以电力作为驱动力,绿色环保,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能源紧缺的问题。
变速器是汽车内部一种改变行驶速度的装置,因为在行驶过程中,经常需要根据不同行驶工况来改变行驶速度,比如上、下坡,由于需要不同的牵引力,就需要改变速度。另外,汽车在行驶时,左、右车轮在同一时间内所滚过的距离往往不相等(在转弯时这种要求较为明显),为了保证汽车车轮在行程距离不等时都能够保证是纯滚动而具有不同的旋转角速度,满足汽车行驶都能够保证车轮纯滚动的运动学要求,保证汽车具有良好的转向和操纵性能,减小轮胎磨损与功率和燃料的消耗,常在两车轮之间安装差速器来保证车轮纯滚动的要求。
目前,燃油汽车的变速器和差速器是汽车中的两种不同装置,它们分别安装在汽车的两个不同部位,这样的设计显然不符合电动汽车的要求,电动汽车中的变速器通常只起减速的作用,变速由电机完成,它要求变速器和差速器合二为一,且轮廓尺寸紧凑。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变速器与差速器组合一体的传动装置,它的结构设置合理,既能减速又能实现左右车轮的差速,且结构紧凑。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提出的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电动汽车变速器与差速器组合一体的传动装置,其不同之处在于,它包括有变速器、与变速器组合一体的差速器。其中,变速器包括有一对啮合传动的大、小斜齿轮,小斜齿轮安装在由电机驱动的主动轴上,大斜齿轮的轮毂通过螺栓与圆盘形支撑架相连接,支撑架通过轴承装配在机架上;大齿轮的轮毂上设有通槽,在通槽中装配有用于定位和传递动力作用的销轴。差速器包括两个输入锥齿轮和两个均与输入锥齿轮啮合传动的输出锥齿轮,输入锥齿轮安装在所述销轴圆柱端上,两个输出锥齿轮通过键联接方式分别装配在左、右车轮半轴上。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电动汽车变速器与差速器组合一体的传动装置,还包括以下技术特征:
所述大齿轮轮毂上的通槽为十字型,销轴一端为长方体另一端为圆柱体的结构,销轴长方体一端装配在大斜齿轮轮毂通槽内,销轴圆柱体部安装所述差速器的输入锥齿轮。
所述小斜齿轮与由电机驱动的主动轴设置为连成一体的齿轮轴,齿轮轴通过轴承装配在机架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1)将变速器和差速器设置为一个整体结构,且变速器采用一对斜齿轮传动,在满足最大传动扭矩的条件下,减少了整个轮廓尺寸,传动更平稳,结构紧凑,满足电动汽车的设计要求;(2)整个传动装置既可实现减速又能实现左、右车轮的差速,从而可有效地满足电动汽车对变速和差速器二合为一的需要。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的大齿轮A向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为机架,2为小齿轮轴承,3为小斜齿轮输入轴,4为端盖,5为开口销,6为开槽螺母,7为大斜齿轮支撑轴承,8为大斜齿轮圆盘形支撑架,9为输出锥齿轮,10为输入锥齿轮,11为销轴,12为差速器透盖,13为带孔铰制孔用螺栓,14为大斜齿轮,15为小齿轮透盖,16为铰制孔,17为十字型通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包括有变速器、与变速器组合一体的差速器。变速器包括有一对啮合传动的大、小斜齿轮(14、3),小齿轮安装在由电机驱动的轴上,由于小齿轮的轴孔与齿根之间的壁厚很薄,所以将小齿轮与由电机驱动的主动轴设置为连成一体的齿轮轴3,齿轮轴3通过小齿轮轴承2装配在机架1上。为了更好地定位齿轮轴上的轴承2,齿轮轴3设置有轴肩,轴肩起到定位轴承内圈的作用。在齿轮轴伸出机架1与电机连接的一端设置有小齿轮透盖15,在齿轮轴的另一端设置有端盖4,小齿轮透盖15和端盖4起到定位小齿轮轴承2外圈的作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定方;何毅斌;吴敬兵,未经陈定方;何毅斌;吴敬兵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6744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