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可提高安全性的碎纸机无效
申请号: | 200820042717.2 | 申请日: | 2008-01-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68632Y | 公开(公告)日: | 2008-12-24 |
发明(设计)人: | 黄崇渊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皇利电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2C18/06 | 分类号: | B02C18/06;B02C18/16;B02C18/2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23000***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提高 安全性 碎纸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碎纸机产品技术领域,特指一种可提高安全性的碎纸机。
背景技术:
废弃的文稿纸收集不当,会给我们的工作带来许多麻烦,甚至会对经营安全造成严重的后果。以往的都是采用焚烧的办法进行收集的,它不仅需要一个焚烧的场地,而且会造成严重的空气污染。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各种碎纸机问世了。
目前市场上所使用的碎纸机通常由纸屑桶、固定在纸屑桶上的碎纸机机头组成,其中,机头内设置有碎纸装置。见图1,碎纸机的碎纸装置1中由马达2产生动力来源,再由一系列齿轮等传动机将此动力传至一对有碎纸刀片的刀轴组6、7,碎纸装置1安装、定位于上、下盖8、9组成的壳体内。并且,在上盖8上面成型有一个可供使用者将待碎纸张放入此碎纸刀轴组6、7之间的细长槽口10,通常我们把它称为碎纸机入口。在下盖9上提供可供已碎完纸屑掉落到垃圾桶之出口11。
上述的碎纸机入口的结构如下:其上端,即上盖8表面端,槽口10两壁间距较大,如图示之尺寸D。往下延伸后其距离逐渐缩小d。这样待碎之纸张就可由上端较大入口顺利地被使用者放入碎纸入刀轴组6、7之间,然后实现碎纸动作。但因为待碎之纸张可较散乱,且有一定厚度,故尺寸D不可太小,否则使用者不易将纸放入槽口10。接下来我们再看尺寸小d,因其与碎纸刀轴组6、7接近,当使用者将多于碎纸机额定张数纸放入碎纸机后,碎纸机将无法碎下此过多纸张,此时使用者需将碎纸机操作开关切换至反转状态,以使无法碎下之纸张从碎纸刀轴组6、7脱离,并经由槽口10取出。又因纸张已碎,而又未完全碎断之纸张为松散状,故若下方的入口小d尺寸偏小,此未碎完之纸张将无法取出,碎纸机就会出现纸张碎不下去又取不出来之故障。
另外,近几年来在国内外市场,经常出现小孩手指通过尺寸D及d被卷入到碎纸刀轴6、7中的严重事故。为此碎纸机制造商,包括一些国家的安规都朝向将D及d尺寸都做小,以提高不伤害到小孩手指之安全性。
综上所述,目前的碎纸机出现了入口10宽度尺寸D及d到底该做大还是做小的矛盾。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就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有效解决碎纸机入口矛盾的、可提高安全性的碎纸机。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该该碎纸机机头由碎纸装置以及包容碎纸装置的外壳组成,所述的碎纸装置包括:马达、碎纸刀轴组以及将马达扭力传输到刀轴组上的传动机构,其中,构成外壳的上盖上端面上成型有一待碎纸张入口,该入口具有一供纸张通过的通道,构成通道的两侧壁之间的间距为非等宽设计,其中通道上端槽口部至中部之间的间距呈逐渐缩小状,中部至下端开口部之间的间距呈逐渐放大状。
所述的构成通道的两侧壁分别由两个相交的平面构成。或者,所述的构成通道的两侧壁分别由一个曲面构成。或者以其他方式构成通道两端开口处宽、中间窄的结构。
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将纸张入口的构造设计成:上部较宽,以便于使用者放入纸张;中部较窄,以提高安全性,防止小孩子手指进入;下部与碎纸机刀轴组相邻部较宽,以便于出现投入纸张过多时,容易退出纸张,清除故障。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目前的碎纸机,更加安全、可靠。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碎纸机中机头的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结构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见图2,本实用新型的碎纸机机头由碎纸装置1以及包容碎纸装置1的外壳组成,所述的碎纸装置包括:马达2、碎纸刀轴组6、7以及将马达2扭力传输到刀轴组6、7上的传动机构,其中,构成外壳的上盖8上端面上成型有一待碎纸张入口3。
上述的入口3具有一供纸张通过的通道30,待碎纸经过通道30进入碎纸装置1中的碎纸刀轴组6、7之间,然后被粉碎。构成通道30的两侧壁31、32之间的间距为非等宽设计,其中通道上端槽口部至中部33之间的间距呈逐渐缩小状,中部33至下端开口部之间的间距呈逐渐放大状。简单来讲,通道30两端形成一个喇叭口。该通道30具体结构可采用以下方式:
1、构成通道30的两侧壁31、32分别由两个相交的平面构成,如图2所示。这种结构中两个相交平面相交线部处,通道30的间距为最小,然后依次向两端口处增大。
2、构成通道30的两侧壁31、32分别由一个曲面构成,该曲面向通道30中间凸起,这样,在凸起最高点处,通道30的的间距最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皇利电器有限公司,未经东莞皇利电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4271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