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小功率输入大功率输出起动电源有效
申请号: | 200820038367.2 | 申请日: | 2008-06-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19239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4-08 |
发明(设计)人: | 马兰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同智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M3/335 | 分类号: | H02M3/335;H02M1/14;H02M7/5387;H02J15/00 |
代理公司: | 安徽合肥华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余成俊 |
地址: | 230088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功率 输入 大功率 输出 起动 电源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逆变电源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小功率输入大功率输出起动电源。
背景技术
由于在野外没有市电,移动式发电机输出功率受到限制,而起动电机的峰值功率有的要达到90KW才能起动。传统方法是用车载蓄电池起动,在常温下是可以起动,但起动几次以后电池电量就耗尽需要给蓄电池补充电量,且蓄电池充电时间长;由于国内蓄电池技术水平的限制,在低温情况下车载蓄电池性能严重下降就不能满足起动了,在这种情况下有了小功率输入大功率输出起动电源的设计。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小功率输入大功率输出起动电源,目的主要是解决野外大功率起动电机的起动,特别是低温下的可靠起动,解决目前车载蓄电池起动的缺点。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小功率输入大功率输出起动电源,其特征在于三相交流电通过交流-直流转换器后,输出的直流电路两端并联有电阻和电容组成的滤波、储能电路,然后连接到由4个IGBT模块Q1、Q2、Q3、Q4组成的全桥拓扑电路的输入端,每个IGBT管的G极和E极连接到控制驱动电路,由控制驱动电路控制每个IGBT的开关,全桥拓扑电路桥臂上并联有谐振电容;变压器的初级线圈的一个抽头通过由电流互感器、隔直电容、饱和电感组成的保护电路连接到全桥拓扑电路的IGBT模块Q3的E极与IGBT模块Q4的C极之间,变压器的初级线圈的另一个抽头连接到全桥拓扑电路的IGBT模块Q1的E极与IGBT模块Q2的C极之间;变压器的次级线圈的两端抽头分别穿过饱和磁珠后串联一个由RC电路和二极管并联构成的吸收电路后再相互并联;并联后串接一滤波电抗,联接到输出储能电容的正极,输出储能电容的负极连接到变压器的次级线圈的中间抽头上
本实用新型工作原理如下:
三相380V交流电经过整流、滤波产生532V直流电压,此直流电压再经过IGBT模块和高频变压器逆变成高频交流电压,然后,经过次级整流、滤波产生48V/24V直流电压。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点如下:
选用超级法拉电容器并联作为输出储能电容,超级法拉电容能够在-50℃下工作这时的容量还能达到额定容量的80%。
传统的双极性控制方式(即工作在硬开关状态),由于开关管要承受很高的尖峰电流和电压,开关损耗和安全工作区要求很大,所以这种方法不适用于大功率应用场合。所以本实用新型采用先进的有限双极性控制ZVS-ZCS全桥拓扑电路。这种控制方法可使一对IGBT模块实现无损耗关断即工作在ZCS状态,另一对IGBT模块实现无损耗开通即工作在ZVS状态从而大大降低了开关损耗,有效地解决了大功率逆变电源中的关键性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有:
1、起动次数不受限制。输出储能电容充放电电流大时间短,不象电池电量用完后受充电时间限制。
2、起动温度低,电容的低温特性好受温度影响小,而电池在低温时容量降低很多只有正常温度时容量的10%左右。
3、不需维护,电容充电开机后短时间内即可充满,无需象蓄电池进行充电维护。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电路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
一种小功率输入大功率输出起动电源,三相交流电通过交流-直流转换器后,输出的直流电两端并联有电阻和电容组成的滤波、储能电路,然后连接到由4个IGBT模块Q1、Q2、Q3、Q4组成的全桥拓扑电路的输入端,每个IGBT管的G极和E极连接到控制驱动电路,由控制驱动电路控制每个IGBT的开关,全桥拓扑电路桥臂上并联有谐振电容;变压器的初级线圈的一个抽头通过由电流互感器、隔直电容、饱和电感组成的保护电路连接到全桥拓扑电路的IGBT模块Q3的E极与IGBT模块Q4的Q极之间,变压器的初级线圈的另一个抽头连接到全桥拓扑电路的IGBT模块Q1的E极与IGBT模块Q2的Q极之间;变压器的次级线圈的两端抽头分别穿过饱和磁珠后串联一个由RC电路和二极管并联构成的吸收电路后再相互并联;并联后串接一滤波电抗,联接到输出储能电容的正极,输出储能电容的负极连接到变压器的次级线圈的中间抽头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同智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未经合肥同智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3836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红层砂岩边坡创面人工土壤的制备方法
- 下一篇:海藻纤维面料的前处理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