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乘用车四门两盖性能测试实验台无效
申请号: | 200820031574.5 | 申请日: | 2008-02-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70752Y | 公开(公告)日: | 2008-12-24 |
发明(设计)人: | 王正前;吴桦;万庆勇;陈发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安达数控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M17/007 | 分类号: | G01M17/007 |
代理公司: | 安徽合肥华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余成俊 |
地址: | 230001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乘用车四门两盖 性能 测试 实验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一种汽车测试实验台,具体是一种测试乘用型机动车四门两盖性能的设备。
背景技术
汽车在上市之前,需要对汽车的前、后盖,左、右车门进行功能实现达标测试,测试内容包括乘用车四门两盖的外形结构合理性和与此相关联的门锁、铰链、密封条、挡条、锁止、内开把手、外开把手以及中控的机械性能。
目前市场上现有的机动车四门两盖耐久性能实验台只有四门两盖的开合机构和架体。仅对汽车四门两盖上所装配的门锁和铰链的耐久性能进行测试,不能模拟汽车四门两盖在使用过程中的开关门实态进行实验。有些设备还需要对车门或前后盖进行改造,改变了门的受力和运动状态。还有的一些设备只能是一台设备针对一个车型,换一个车型就不行。现有设备对门的动作如下:用气缸夹具组件将门解锁,用另一套气缸夹具组件通过外开把手将门打开,再将门关上,以此往复。而车门开关的真实状态是:第一步是锁止解锁,第二步是外开或内开解锁,第三步是从内推或从外拉,徐徐将门打开。(注:在模仿人开门的状态下是近似于在开门过程中将门锁解开)第四步是给门一个合适的冲击推力后门自动的轻轻关闭。第五步是启动锁止,将门关紧。目前市场上正在使用的整车四门两盖耐久性能实验台均不能实现模仿实用状态下使用的功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乘用车四门两盖性能测试实验台,结构可以随意调整,适用多种车型,同时能够模仿轿车在正常使用状态下四门两盖开关测试,即四门两盖外型结构合理性、铰链、门锁、密封条、挡条、锁止、内开把手、外开把手以及中控相关联的机构和电机性能测试,还有与四门两盖相关联的所有机构之间相互动作配合性能测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乘用车四门两盖性能测试实验台,其特征在于包括有车身支撑架,车身支撑架前、后端分别安装有前、后盖开合机构,左、右两侧分别安装有车门开合机构;
所述的前、后盖开合机构均采用以下结构:安装于车身支撑架上的悬臂支架,悬臂支架上安装有悬臂,所述的悬臂支架或车身支撑架上连接有开合气缸,开合气缸的活塞端和悬臂活动连接,悬臂上固定连接有斜置的连杆,连杆的低端固定有压块,连杆上有滑槽,滑槽内有滑块扣;
所述的车门开合机构均采用以下结构:转动安装于车身支撑架侧边的转臂,转臂和车身支撑架的之间连接有开门气缸,所述的转臂上有滑槽,滑槽内有滑块扣,转臂内侧有压块。
所述的乘用车四门两盖性能测试实验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前、后盖开合机构的连杆朝向车身支撑架外侧上下转动,所述的车门开合机构的转臂均可朝向车身支撑架外侧在水平方向转动。
所述的乘用车四门两盖性能测试实验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左、右两侧分别安装有车门开合机构各为二个,对称安装。
所述的乘用车四门两盖性能测试实验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悬臂支架、悬臂采用双杆结构。
所述的乘用车四门两盖性能测试实验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连杆低端的压块、转臂内侧的压块均为橡胶块。
所述的滑块扣用于系软绳,用于吊装汽车前、后盖,所述的压块在转臂或悬臂受到气缸压力时,向内或向下顶推车门或前、后盖,使得车门或前、后盖合上。
本实用新型以铝型材为主体结构。铝型材拼装的整车支撑框架可以任意调整支点尺寸,铝型材构建的四门两盖开合悬臂尺寸在一定范围内也可以任意改变尺寸,可以适应不同车型。铝型材质量轻,组建的架体方便搬运和装配,而且铝型材美观。采用气缸作为动力驱动,固定在相应的夹具上,通过各种联接机构与汽车上的测试操作件相联接,完成动作的执行。分别有车门开合气缸,锁止解锁气缸,门内开气缸,锁止解锁中控气缸,前盖开合气缸,前盖内解锁气缸,前盖外解锁气缸,后盖开合气缸,后盖外开锁气缸,后盖内解锁中控气缸。合计共9种型号21只气缸。
本实用新型的操作能模仿人的使用状态,同时也考虑到不同车型的通用性。气缸的联接机构大多采用软联接。确保汽车的各测试部件正常情况下处于自由状态而不是受力状态。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前、后盖开合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3为车门开合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汽车后盖钥匙开门机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安达数控技术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合肥安达数控技术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3157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分散黑染料组合物
- 下一篇:一种高性能谐振硅微机械陀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