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水雾排烟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820030548.0 | 申请日: | 2008-01-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64678Y | 公开(公告)日: | 2008-12-17 |
发明(设计)人: | 张建明;崔小锋;徐永银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建明 |
主分类号: | A62C39/00 | 分类号: | A62C39/00;A62C27/00;F24F7/00;B08B15/04 |
代理公司: | 常熟市常新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朱伟军 |
地址: | 215562江苏省常熟市辛庄镇***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水雾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水雾排烟装置,搭载在消防车上,用于对诸如遂道、地铁、矿巷、地下商场、地下仓库、地下车库之类的场所实施救灾时的水雾排烟,属于消防设施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如业界公知之理,由于水雾粒子能与烟气中的碳粒子结合而沉淀,从而使火灾现场的烟雾弥漫程度得以控制,并且能积极有效地降低,使火灾现场的生命环境得以改善,以利消防人员进行施救和/或利于被困人群紧急疏散、撤出;又由于水雾排烟灭火所需的水量是常规消防龙头直接灭火用水量的数十分之一(25-35分之一),因而可以节约用水量;还由于水雾排烟灭火能快捷而有效地对火灾现场的有害气体进行稀释,因而能控制二次危害,等等。
鉴于水雾排烟灭火具有前述的作用机理或称物理机理,因此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近几年来,我国的消防单位的消防车上陆续配备有水雾排烟装置。关于水雾排烟装置的文献记载甚少,申请人仅检知有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公开号CN1935296A一篇,名称为消防车细水雾灭火排烟装置。该方案的有益效果在其说明书第3页作了四个方面的归纳,本申请人认为归纳是较为客观的。但是,上述专利申请技术方案仍存在有欠缺,在使用过程中整个装置既不能实现上、下高度的调节,也不能作全方位(360°)转动,从而对救灾现场的位置具有挑剔性,通常需要依据车辆的泊车位置来进行调整,而这种调整往往需要时间来保障,对及时投入救灾延搁时间,尤其是受救灾现场的客观环境制约,在不少情况下靠车辆调整无法满足到排烟装置所需的高度和/或方位要求,使排烟雾效果受到影响,业界称这种调整为被动式或消极式的调整方式,因此有必要予以改进。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首要任务在于提供一种能对高度实现自动调整的水雾排烟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任务还在于提供一种能对角度实现全方位调整的水雾排烟装置。
为体现完成本实发明的首要任务,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水雾排烟装置,它包括一用于配置到消防车的车底板上去的底座、一发动机、一与发动机传动联结的风扇、罩置在风扇外的集流罩以及至少一道环设在集流罩内壁上的喷水管,所述的底座的上部配接有一升降机构,所述的发动机设在升降机构的顶部。
为体现完成本实用新型的还一任务,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是:在所述的车底板上设有一旋转机构,所述的底座与旋转机构联结。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升降机构包括支撑脚、升降缸、第一、第二升降架、第一、第二调整缸、发动机底架,支撑脚有各自呈X形态设置的两对,并且保持对应,其中的一对支撑脚的下端滑配在底座的一侧内壁上,上端枢置在第一升降架的一侧内壁上,而另一对支撑脚的下端滑配在底座的另一侧内壁上,上端枢置在第一升降架的另一侧内壁上,升降缸垂直固定在底座的中央,其缸柱与第一升降架的中央联结,第一、第二升降架彼此铰接,第一调整缸有一对,彼此平行,各自的缸体联结在第一升降架上,而各自的缸柱联结在第二升降架上,第二调整缸有一对,彼此平行,各自的缸体联结在第二升降架上,而各自的缸柱联结在发动机底架上,第一、第二调整缸彼此呈反向设置,发动机底架与第二升降架铰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旋转机构包括一基座和一旋转盘,基座与车底板固定,旋转盘通过轴承与基座可旋转配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还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风扇的风叶的材料为非金属材料。
在本实用新型的再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非金属材料为碳纤维。
在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集流罩的出风口部位设有防护网。
在本实用新型的更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发动机为柴油机或汽油机。
在本实用新型的进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升降缸、第一、第二调整缸为油缸或气缸,由管路与消防车上所配置的液压驱动源或气压驱动源联结。
在本实用新型的又更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底座上延设有至少一个固定耳,固定耳上配设有定位销。
本实用新型所推荐的技术方案与已有技术相比的优点在于:在实施救灾的现场,可通过升降机构将发动机的高度依需调整,并且由发动机携风扇满足到所需高度,从而能体现装置自身的积极式调节,能赢得宝贵的救灾时间;旋转机构能确保装置体现全方位的即360°范围的任意选择,无需依赖消防车调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旋转机构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升降机构处于收缩状态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建明,未经张建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3054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锅炉用环保型钝化液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蹦蹦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