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轿车的通风降温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820028299.1 | 申请日: | 2008-02-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56213Y | 公开(公告)日: | 2008-11-26 |
发明(设计)人: | 孙超图;孙立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G05D23/19 | 分类号: | G05D23/19;B60R16/02 |
代理公司: | 西安弘理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罗笛 |
地址: | 710048***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轿车 通风 降温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自动控制技术领域,涉及一种通风降温装置,具体涉及一种用于轿车的通风降温装置。
背景技术
夏季在骄阳暴晒下,汽车内的温度比车外要高的多;为此,人们开发出了太阳能轿车室内温度调节器,利用太阳能驱动风扇使车内空气流通,达到改善轿车内温度的目的。
目前市场上已存在部分太阳能光电池用于轿车室内降温的产品,但其功率小,降温效果不理想。申请号为“200620162526.0”,名称为《分体式太阳能轿车室内温度调节器》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号:CN200995601,公开日:2007.12.26)公开了一种室内温度调节装置,包括设有插头的太阳能光电板、风扇电热丝、设有插座的壳体,壳体设有切换开关、通风道、进气口。该装置不能实现定时与定温的自动控制,而且不具有蓄电池防过充电保护功能。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轿车的通风降温装置,该装置具有可编程定时与定温控制,又具有强阳光与定温控制的两种功能。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轿车的通风降温装置,包括太阳能电池板,太阳能电池板与蓄电池组箱并联后,分别与鼓风机电机和排风扇电机连接,还包括通风降温器,通风降温器中的保护模块MK分别与可编程定时器SJ、第二双投控制开关K1-2、和控制继电器1J并联,保护模块MK还与第二上电与强势开关K2-2连接,可编程定时器SJ还分别与第二双投控制开关K1-2和第二上电与强势开关K2-2连接,控制继电器1J还依次与保护模块MK的常闭触点1KJ1、可编程定时器常闭触点SJOUT2、可编程定时器常开触点SJOUT1、温度开关、第一双投控制开关K1-1连接,保护模块MK的常闭触点2KJ1与可编程定时器常闭触点SJOUT2和可编程定时器常开触点SJOUT1并联,温度开关与第一上电与强势开关K2-1并联,所述第二上电与强势开关K2-2还依次与控制继电器1J转换触点、第一连接器连接,第一连接器还分别与鼓风电机继电器和鼓风电机调速电阻连接,鼓风电机继电器装有第二汽车点火开关控制的供电接点、鼓风电机调速电阻装有第一汽车点火开关控制的供电接点第一双投控制开关K1-1还依次与第二连接器、点烟器充电插头连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保护模块MK包括集成稳压器WY-05,所述集成稳压器WY-05分别与第一电容器、+12V电源、第二电容器、大地和第四电阻连接,所述第一电容器和第二电容器还与大地连接,所述+12V电源还依次与第二电位器、第二集成运算放大器的反相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电位器还接地,所述第四电阻还分别与第二集成运算放大器的正向输入端和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集成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端还依次与第六电阻、第二只三级管基极连接,第二只三级管的发射极接地,第二只三级管的集电极分别与第二输出继电器和第二防反向击穿的二极管连接后接+12V电源;所述第二电容器和第四电阻的旁路与第一电阻、第一集成运算放大器的正向输入端依次连接,所述第一电阻和第一集成运算放大器正向输入端的旁路与第一集成运算放大器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集成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端还依次与第三电阻、第一只三级管基极连接,第一只三级管的发射极接地,第一只三级管的集电极分别与第一输出继电器和第一防反向击穿的二极管连接后接+12V电源,第一集成运算放大器的反向输入端与第一电位器连接,所述第一电位器还分别与+12V电源和大地连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蓄电池组箱设置一个连接逆变器的插头座。蓄电池组箱由四只蓄电池并联,经15A保险管引出。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运用集成创新理念,将可编程定时器、控制继电器、太阳能电池板、蓄电池组箱等装置与原轿车中的鼓风机电机和排风扇电机等装置连接,实现可编程定时与定温控制、强阳光与定温控制两种功能。
2.增设了保护模块,使蓄电池组箱具有防耗保护功能和防过充电保护功能。
3.装设太阳能电池板,充分利用太阳能的功能,提高了降温强度,具有使用操作方便,并且安全、节能、环保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通风降温装置的原理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通风降温装置保护模块MK的原理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保护模块MK常闭触点动作曲线图,其中,a是常闭触点1KJ1动作曲线图,b是常闭触点2KJ1动作曲线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理工大学,未经西安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2829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