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楼房烟气排放道无效
| 申请号: | 200820027211.4 | 申请日: | 2008-08-25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76822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7-22 |
| 发明(设计)人: | 孙爱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孙爱东 |
| 主分类号: | E04F17/02 | 分类号: | E04F17/02;F16K15/14 |
| 代理公司: | 淄博科信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耿 霞 |
| 地址: | 255000山东省淄博市***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楼房 烟气 排放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楼房共用烟气排放管道。
背景技术
楼房住宅的厨房、卫生间排气道目前采用较多的是变压式排气道,它是通过在排气道导向管的出口处附近设置变压块来达到动压与静压的转换,使不开油烟机的厨房进风口静压减少,来达到避免串烟串味的目的。但是,在这类结构中,还存在以下缺陷:①设置的变压块占据了主烟道内有限的空间,从而影响了排气量。②导向管的底部存在积油,油积满后容易顺抽油烟机管道回流,造成污染,且易发生火灾。③主管道内的油污得不到排放,易造成火灾,一旦泄露给底楼用户造成隐患。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楼房烟气排放道,解决主管道和支气管道内的积油问题,消除火灾隐患。本实用新型还在不影响变压的前提下尽量增大排放道的排气量,增强主烟道的承载能力。
本实用新型楼房烟气排放道,包括主管道,主管道侧壁上开有进气口,其特征在于主管道内在进气口位置设置由支气管道板与主管道壁围成的支气管道,进气口连接支气管道,支气管道底部设置有漏液口,漏液口上加有止逆阀。
所述漏液口上的止逆阀由支撑架、弹性体和柔性体组成,支撑架位于漏液口顶部位置,柔性体位于漏液口底部位置,支撑架与柔性体之间连接弹性体。
漏液口的大小可以根据不同的位置设计相应的尺寸,甚至可以是一条细缝。如厨房内排烟道上的漏液口要比卫生间的排气道上漏液口尺寸要大一些。一般为2~4mm即可。关闭用户油烟机(换气扇)时,柔性体附在漏液口上起到防止串烟串味的作用,开启用户油烟机(换气扇)时,柔性体脱离漏液口,达到漏油液的目的。
长时间的使用,楼上各层排放的油液会积聚在楼房的最底层。因此在主管道的最底层设置有油液排放管,该油液排放管穿过底层楼板,油液排放管的尾部设置密封盖。让油液排放管穿过底层楼板,是在排放积聚的油液时不至于在用户家操作,可以是在地下室、车库或楼外的公用部分。排放管的尾部设有密封盖,与管道可以是丝堵连接,也可以是其他连接方式,但要方便取下,也方便安装。
楼房烟气排放道的主管道即共用的排放管道,如厨房内的排烟道或卫生间的排气道等。如厨房内的排烟道在楼房的每一层都设有与抽油烟机连接的进气口。因此在各楼层的每一用户内对应的进气口位置在主管道内都设有支气管道,因设置漏液口,可以解决主管道和支气管道积油的问题,消除火灾隐患。
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技术方案还可以采用如下方式:
所述支气管道板与主管道的三个侧壁围成支气管道。
所述支气管道的顶部位置对应楼房的每一层顶部位置,这样增长了支气管道板的长度,以增强射流效果,并最大限度的拦截油污,防止主管道内壁过多沾染油污,其长度一般不小于600mm。
所述支气管道的宽度最好占主管道宽度的20~30%。在保证主管道足够排气量的同时,支气管道板与主管道进气口一侧尽量拉大距离,以增强变压效果,增大支气管道的排气量。支气管道的宽度指的是支气管道板与进气口之间的距离(如图1中的标注h)。
支气管道板可以和主管道一体成型,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与主管道连接为一体。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
①去掉变压块,增加了支气管道的横截面积,在保证主管道排气量的前提下,提高支气管道的排气量,使用户抽油烟机(换气扇)的抽风效果更好。②支气管板不仅起变压作用,还对主管道内气体起导向作用。而其长度远大于变压块,从而在支气管上端开口处形成稳定的射流。这样在支气管上端开口处就是射流与变压同时起作用,增强了防止串烟串味的效果。③适当增加支气管的长度,使油水气中的油污、水污尽可能的在支气管沉积,再通过漏液口和油液排放管排出管外。从而减少主管道壁上的油污存积,有效排除了火灾隐患。④通过设置漏液口和止逆阀,可以将油液排除,消除安全隐患。⑤支气管道板和主管道的三个壁相连,且同一材质,既增加主管道承载能力,又保证了管道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漏液口和止逆阀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的A-A截面图。
图中:1主管道2支气管道3支气管道板4漏液口5进气口6油液排放管7密封盖8抽油烟机9支撑架10柔性体11弹性体
具体实施方式
图1~3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孙爱东,未经孙爱东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2721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