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发动机水箱低压加热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820016176.6 | 申请日: | 2008-01-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48902Y | 公开(公告)日: | 2008-11-12 |
发明(设计)人: | 孙宝京;刘恩胜;张胜玉;王晖;王刚;齐卫东;崔宪民;武涛;刘伯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化集团胜利石油管理局井下作业三公司 |
主分类号: | F01P11/20 | 分类号: | F01P11/2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中实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刘如水 |
地址: | 256504***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发动机 水箱 低压 加热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加热装置,特别是一种用于发动机水箱低压加热装置。
背景技术
隆冬季节,我国尤其北方地区,气温偏低,作业设备工作于野外恶劣环境,发动机冷却系统必须采取保温防冻措施,以免影响其正常工作。一般是采用发动机长时间怠速运行保温,不仅浪费燃料,还严重影响发动机的使用寿命。目前已有的保温加热装置,大多采用燃烧式或交流220V电加热,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易发生安全事故。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发动机水箱低压加热装置,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该装置由加热器、加热温控器、主电源防水插座、报警信号防水插座、低温报警温控器、报警信号电缆、故障报警器、辅助电源线、报警电源开关、主电源防水电缆、加热器上端盖、不锈钢电热管、双层保温外壳、加热器下端盖所组成。加热器入、出水口与发动机水箱上下出水口并联,故障报警器安装在驾驶室内,主电源防水电缆与主电源防水插座插接,主电源防水电缆接到值班房内的直流24V低压电源处,报警信号电缆与报警信号防水插座插接,辅助电源线接24V电瓶。加热器采用圆柱形双层保温外壳,加热器安装于发动机水循环系统中,当发动机停止工作后,选用不锈钢电热管,采用直流24V低压供电加热保温,因循环水余温较高,并且加热器内水温高于循环系统中其它处水温,由温差而形成缓慢的水循环,因此能达到理想的保温防冻效果。故障报警器装在驾驶室内,具备供电断路及温度过低故障报警功能,增加了产品可靠性能。
本实用新型采用双温度控制器,加热控制温度及低温报警温度均可连续可调,保温效果好,安装、维修简便,并具有故障报警功能,使用安全环保。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加热器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电气原理图。
图中1为加热器、2为加热温控器、3为主电源防水插座、4为报警信号防水插座、5为低温报警温控器、6为报警信号电缆、7为故障报警器、8为辅助电源线、9为报警器电源开关、10为主电源防水电缆、11为加热器上端盖、12为不锈钢电热管、13为双层保温外壳、14为加热器下端盖。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述:该装置由加热器(1)、加热温控器(2)、主电源防水插座(3)、报警信号防水插座(4)、低温报警温控器(5)、报警信号电缆(6)、故障报警器(7)、辅助电源线(8)、报警电源开关(9)、主电源防水电缆(10)、加热器上端盖(11)、不锈钢电热管(12)、双层保温外壳(13)、加热器下端盖(14)所组成。加热器(1)入、出水口与发动机水箱上下出水口并联,故障报警器(7)安装在驾驶室内,主电源防水电缆(10)与主电源防水插座(3)插接,主电源防水电缆(10)接到值班房内的直流24V低压电源处,报警信号电缆(6)与报警信号防水插座(4)插接,辅助电源线(8)接24V电瓶。加热器(1)采用圆柱形双层保温外壳(13)和不锈钢电热管(12)。加热器(1)包括有加热器上端盖(11)和加热器下端盖(14)。
分别调整加热温控器(2)及低温报警温控器(5)至所需温度,先接通报警器电源开关(9),此时故障报警器(7)发出声、光报警,最后接通主电源,报警器停止报警,正常工作。
当加热器水温低于设定加热温度时,加热温控器(2)触点闭合,不锈钢电热管(12)加电,使水温升高,水温高于设定加热温度时,加热温控器(2)触点断开,不锈钢电热管(12)断电,停止加热,如此循环往复使水温稳定在设定值。同时加热器(1)采用了双层保温外壳(13),使加热时间缩短,既节约了电能,又达到防冻保温的目的。
工作时,因故障主电缆断路时,继电器J1失电,其触点J1-1接通,报警器(7)内蜂鸣器加电,发出约90dB报警声,同时红色发光管L3加电发光,提醒注意应采取措施。当水温低于设定的最低值时,低温报警温控器(5)触点闭合,报警器(7)内蜂鸣器加电,发出约90dB报警声,同时红色发光管L2加电发光,提醒注意应采取措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化集团胜利石油管理局井下作业三公司,未经中国石化集团胜利石油管理局井下作业三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1617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