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采用振动膜技术制备可生物降解的植入控释微球及其制法无效
| 申请号: | 200810305712.9 | 申请日: | 2008-11-25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16946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4-29 |
| 发明(设计)人: | 王建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建 |
| 主分类号: | A61K9/14 | 分类号: | A61K9/14;A61K47/34;A61K47/36;A61P35/00 |
| 代理公司: | 成都虹桥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武森涛 |
| 地址: | 610041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采用 振动 膜技术 制备 生物降解 植入 控释 及其 制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可生物降解的抗肿瘤局部植入控释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属于制药领域。
背景技术
靶向制剂可提高抗肿瘤药物的特异性,使药物相对集中地分布于肿瘤靶组织区域内,提高靶组织区域内的药物浓度,从而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并有效地降低其毒副作用。靶向制剂分为主动和被动两种,主动靶向制剂以单克隆抗体为药物载体的靶向制剂为代表,因肿瘤细胞缺乏特异性抗原、抗体非同源可引起强烈的过敏反应,分子量巨大难以通过Jain’s屏障等一系列原因,现阶段很难达到理想的临床疗效。被动靶向制剂,用注射、植入等人为方法,直接将抗癌药物输送到肿瘤病灶区域的方法,即称为被动靶向给药方式。它可在机体内维持较长的释药期,长时间保持靶组织内有效的血药浓度,提高药物的治疗指数;特别适合体内不稳定、易降解、生物半衰期短的药物的投递。控释制剂采用植入或注射式介入的被动靶向给药方式,将药物直接投递到肿瘤部位,具有以下优点:可长时间维持化疗药物在肿瘤局部的高浓度,产生化疗药物时间效应,提高疗效;减少给药次数;形成跨肿瘤细胞膜的巨大抗癌药物浓度差,有逆转化疗药物多药耐药的作用。与放疗同时使用时,靶区局部控释制剂有效浓度长时间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范围内,可提高肿瘤细胞对放射线的敏感性,加速肿瘤细胞的凋亡和死亡,起到放射增敏剂的作用,提高放疗疗效。抗肿瘤微球在局部持续释放抗癌药物,在肿瘤靶区相应的淋巴引流区域(淋巴结、淋巴管内),产生相对于全身化疗给药难以达到较高的化疗药物浓度,更有效治疗肿瘤的淋巴转移,这是近年抗肿瘤治疗中新的重点研究方向,称之为肿瘤的淋巴化疗。可以解决水溶性药物治疗脑胶质瘤和其他颅内转移瘤时,难以通过血脑屏障的问题。靶区局部控释制剂长时间缓慢释放,在相同剂量时,相比全身化疗药物在血浆和正常组织的浓度极低,极大降低化疗的毒副作用。因而直接注射植入控释抗癌新药逐渐获得重视。
目前,注射式介入的靶区局部控释制剂有活性炭微球吸附原料药型,注射给药,缓释时间短,仅数小时,药物在局部滞留时间短,疗效不理想;且活性炭在体内永久滞留,不能降解,也不能取出。硅胶包裹原料药型靶区局部控释制剂,颗粒状或棒状,载药量高,但需要特殊注射针植入,且直径较细,植入时易疼痛。另外,硅胶外套不能生物降解,还需要外科手术方法取出。医用纳米微粒作为药物传递和控释的载体,是一种新型的控释体系。超微小体积,能穿过组织间隙并被细胞摄取,可通过毛细血管壁和血脑屏障,因而作为一种新的控释体系而被广泛研究。目前国内外已有人用聚乳酸做药物载体制备载药聚乳酸超微球,粒径达纳米级,直接输入静脉。但其缓释时间很短,且载药量低,不到5%,进入体内后还容易被体内内皮巨噬系统清除,不易达到靶区部位。其制备方法主要有:溶剂挥发法,复合乳化法,超临界流体技术法,透析法,超声喷雾法等。这些方法载药量低,原料药浪费多,在制备的过程中易造成原料药降解和失效,因此目前还处于实验室阶段,无法实现工业化生产。
微米级靶区局部植入控释制剂,载药量大。但粒径超过200微米,又容易沉降,注射时容易造成针管堵塞。靶区局部植入控释制剂如果将粒径小于200微米的载药微粒和助悬剂混合在一起,植入比较方便,但剂型不稳定,因为助悬剂是水相,水溶性药物会从油相载体中溶解出来,药物容易降解,且在注射植入人体中,易出现突释效应。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靶区局部控释制剂载药量低,原料药在制备的过程中易降解和失效的问题,提供一种新的可生物降解的植入控释微球及其制法。该靶区局部控释微球植入前才与混悬剂混使用,可以既保证剂型的稳定,又便于储存,且载体可生物降解,不需要外科手术方法取出。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将粒径10-50nm的原料药均匀分散于可生物降解的载体中制备成粒径10-200微米微粒,优选30-100微米。
具体地,制备可生物降解的植入控释微球的方法是由以下步骤完成:
a、将原料药制成10-50nm的微粒,可以根据实际所载药物的性能等采用现有公知方法将其制成纳米级,目的是保证药物均匀载入载体,植入靶区后药物能均匀释放。
比如可以将原料药配置成饱和溶液,超声振动并加入乳化剂缓慢沉淀制成纳米级超细微粒。
b、将载体在液态下与原料药混合均匀。
c、将载药液固化成2-3毫米的载药颗粒;
可以采用挤压的方法制成2-3毫米的颗粒。或用模具将载药聚乳酸溶液固化成较大颗粒后初步粉碎至2-3毫米的颗粒。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建,未经王建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30571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动力传送带和制造动力传送带的方法
- 下一篇:两组分计量泵组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