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采用振动膜技术制备可生物降解的植入控释微球及其制法无效
| 申请号: | 200810305712.9 | 申请日: | 2008-11-25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16946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4-29 |
| 发明(设计)人: | 王建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建 |
| 主分类号: | A61K9/14 | 分类号: | A61K9/14;A61K47/34;A61K47/36;A61P35/00 |
| 代理公司: | 成都虹桥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武森涛 |
| 地址: | 610041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采用 振动 膜技术 制备 生物降解 植入 控释 及其 制法 | ||
1.可生物降解的植入控释微球,其特征在于:它是由粒径10-50nm的原料药均匀分散于可生物降解的载体中制备成粒径为10~200微米的微粒;其中原料药占微球总重量的20-40%;所述的原料药选自5-氟尿嘧啶、阿霉素、顺铂、卡铂、草酸铂、拓扑替康、长春新碱、依立替康、环磷酰胺、紫杉醇、去甲斑蝥素、砒霜、华蟾素、莪术油、鬼臼毒素或靛玉红;所述可生物降解的载体选自:聚乳酸、聚乳酸-甘醇酸、甲壳素或海藻酸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生物降解的植入控释微球,其特征在于:可生物降解的植入控释微球粒径为30~100微米。
3.制备可生物降解的植入控释微球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是有以下步骤完成:
a、将原料药制成10-50nm的微粒;
b、将可生物降解的载体在液态下与原料药混合均匀得到载药液;
c、将载药液固化成2-3毫米的载药颗粒;
d、将c步骤制备而得的载药颗粒与惰性冷却剂混合,使得载药颗粒温度降至0℃至-60℃,采用振动磨设备进行反复粉碎,过筛,收集10-200微米的载药颗粒即得;
所述的原料药选自5-氟尿嘧啶、阿霉素、顺铂、卡铂、草酸铂、拓扑替康、长春新碱、依立替康、环磷酰胺、紫杉醇、去甲斑蝥素、砒霜、华蟾素、莪术油、鬼臼毒素或靛玉红;所述可生物降解的载体选自:聚乳酸、聚乳酸-甘醇酸、甲壳素或海藻酸钠。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备可生物降解的植入控释微球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可生物降解的植入控释微球的载药量是原料药占微球总重量的20-40%。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备可生物降解的植入控释微球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可生物降解的植入控释微球的载药量是原料药占微球总重量的30%。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备可生物降解的植入控释微球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有机溶剂溶解载体配制溶液后与原料药混合,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a、将原料药制成10-50nm的微粒备用;
b、将选取的载体采用易挥发溶剂溶解为液态,加入a步骤准备的纳米级原料药,搅拌均匀;
c、将b步骤搅拌均匀的混合液浓缩,并干燥挥去残余溶剂,制成2-3毫米的颗粒;
d、将c步骤制备而得的载药颗粒与惰性冷却剂混合,使得载药颗粒温度降至0℃至-60℃;采用振动磨设备进行反复粉碎,过筛,收集10-200微米的载药颗粒即得。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备可生物降解的植入控释微球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对于不宜溶解的原料药,根据原料药的分解温度和载体的熔点,采用热熔法,使载体在熔融状态下与原料药混合,具体方法为:
a、将原料药制成10-50nm的微粒;
b、将选取的可生物降解的载体缓慢升温至呈液态,加入纳米原料药,搅拌均匀,注入模具中,室温自然冷却得到粒径2-5mm的载药粒;
c、将其粉碎成粒径为0.1-0.5mm的载药颗粒;
d、将c步骤制备而得的载药颗粒与惰性冷却剂混合,使得载药颗粒温度降至零度至负60度;采用振动磨设备进行反复粉碎,过筛,收集10-200微米的载药颗粒即得。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制备可生物降解的植入控释微球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其特征在于:b步骤载体缓慢升温是指升温速度为20-30℃/小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建,未经王建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305712.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动力传送带和制造动力传送带的方法
- 下一篇:两组分计量泵组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