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发光二极管的荧光粉封装工艺无效
| 申请号: | 200810305598.X | 申请日: | 2008-11-17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45479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2-10 |
| 发明(设计)人: | 孙庆成;李宗宪;吴俊德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立中央大学 |
| 主分类号: | H01L33/00 | 分类号: | H01L33/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高永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何文彬 |
| 地址: | 中国台湾桃***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发光二极管 荧光粉 封装 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为提供一种发光二极管的荧光粉封装工艺,尤指利用一射出成型技术在一发光二极管芯片上成型一荧光粉体,即可精确控制荧光粉体涂布在发光二极管芯片的形状,进而提高发光二极管的质量稳定性及色彩均匀度。
背景技术
目前白光发光二极管(LightEmitting Diode,简称LED)的主流制造方式为荧光粉转换技术,是通过一蓝光发光二极管芯片发出蓝光来激发涂布在上方的一荧光粉体,将部分蓝光转换成黄光,再与蓝光发光二极管的蓝光混合为白光;在一远离(Remote)芯片涂布的荧光粉封装工艺中,是通过一蓝光发光二极管芯片发出蓝光来激发涂布在一胶体(其材质选自一环氧树脂及一硅胶其中之一)上方的一荧光粉体,将部分蓝光转换成黄光,再与蓝光发光二极管的蓝光混合为白光,此远离(Remote)芯片涂布的工艺的荧光粉封装可让白光发光二极管产生较高的发光效率。
然而,前述白光发光二极管的质量稳定性及色彩均匀度主要受限于荧光粉体在发光二极管芯片上涂布的浓度、体积以及位置,其中最为重要的因素莫过于荧光粉体在发光二极管芯片上涂布的形状。
荧光粉封装工艺在白光发光二极管制造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基本封装工艺已被掌握,拥有一定基础的发光二极管厂商都可以做出足够亮度的白光,但是,公知荧光粉封装工艺中大部份是利用一滴定的方式在一发光二极管芯片上涂布一荧光粉体,滴定的方式并无法精确的控制荧光粉体涂布的形状,而大幅影响白光发光二极管的光学色彩质量,进而造成市面上的白光发光二极管在许多照明应用上,常会发现在空间中会产生色温分布不均匀的现象(即黄晕现象),并且由于荧光粉沉淀的关系,造成每颗发光二极管的色温(ColorTemperature,简称CT)偏差,导致发光二极管在照明应用上的困难。另外,目前在远离(Remote)芯片涂布的荧光粉封装工艺中并无一较佳的工艺技术,故而提出本案专利的申请。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利用一滴定的方式在一发光二极管芯片上涂布一荧光粉体,导致所述荧光粉体在所述发光二极管芯片上涂布的形状不均匀,进而影响所述发光二极管的质量稳定性及色彩均匀度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发光二极管的荧光粉封装工艺。
本发明的一目的,在提供一种发光二极管的荧光粉封装工艺,所述封装工艺是利用一射出成型技术在一发光二极管芯片上成型一荧光粉体,再在所述荧光粉体的外部成型一发光二极管透镜,进而完成一发光二极管的封装。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提供一种远离(Remote)芯片涂布的荧光粉封装工艺,其是在一发光二极管芯片上成型一胶体后,利用一射出成型技术在所述胶体上成型一荧光粉体,再在所述荧光粉体的外部成型一发光二极管透镜,其中所述胶体的大小及形状是对应于所述发光二极管芯片与所述荧光粉体间的距离,进而完成一发光二极管的封装。此一封装工艺将具有下列的优点:
一、利用一射出成型技术来精确掌控一荧光粉体的形状,进而制作出一高效率、高色彩均匀度的发光二极管光源。
二、可精确掌控一荧光粉体的均匀程度,改善白光发光二极管在空间中色温分布不均匀的现象。
三、可随意改变荧光粉体制作的形状,且所述形状参数不受限制。
四、荧光粉体与发光二极管透镜一体成型,可简化封装工艺。
五、所述封装工艺提供了更多样性的设计,并可完全取代习知的滴定的方式,又可达成一远离(Remote)芯片涂布的荧光粉封装工艺。
六、所述封装工艺可运用在发光二极管芯片的封装业与照明业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发光二极管的荧光粉封装工艺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于发光二极管中进行远离(Remote)芯片涂布的荧光粉封装工艺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发光二极管的荧光粉封装工艺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便于贵审查员能对本发明的技术手段及运作过程有更进一步的认识与了解,现举一实施例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立中央大学,未经国立中央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30559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隐藏锁心的安全挂锁及其钥匙
- 下一篇:建筑支撑方木接头卡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