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抗上呼吸道感染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0810243631.0 申请日: 2008-12-11
公开(公告)号: CN101428049A 公开(公告)日: 2009-05-13
发明(设计)人: 冯煦;赵兴增;赵友谊;王鸣;贾晓冬;陈雨;印敏;孙浩 申请(专利权)人: 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主分类号: A61K36/233 分类号: A61K36/233;A61P11/00;A61P29/00;A61P31/04;A61P31/12;A61P37/04
代理公司: 暂无信息 代理人: 暂无信息
地址: 210014江苏*** 国省代码: 江苏;32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抗上 呼吸道 感染 药物 组合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中药领域,具体而言,是一种抗上呼吸道感染的药物组合物,其主要活性成分为柴胡地上部分提取物。本发明还涉及该药物组合物的制备方法以及该药物组合物在制备解热、镇痛、抗炎、抗菌、抗病毒、增强免疫力药物中的应用,尤其是在制备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疾病药物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柴胡为常用中药,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在我国已有2000多年应用历史。柴胡具有疏散退热、舒肝生阳之功效,主治感冒发热、寒热往来、疟疾、月经不调及子宫脱垂等症。现代药理研究证明柴胡具有解热、镇痛、镇静、抗炎、保肝利胆、抗菌、抗病毒及抗肿瘤等作用[田义新,等。柴胡药理作用的研究现状[J].吉林农业大学学报,1997,19(S1):33 36]。柴胡的药效化学成分主要为皂甙、黄酮、挥发油、植物甾醇和多糖等,柴胡黄酮具有较强的抗流感病毒作用,而且具有较好的抗炎、降温效果和对多种细菌有较强抑制或杀灭作用[史青,等.柴胡属植物化学成分及药理研究新进展[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02,8(5):53 56.]。中国药典中收载的柴胡药用部位一般为柴胡的根。而部颁标准中收载的柴酮片为中药柴胡的地上部分通过简单水煎煮、浓缩得到的总黄酮所压成的片剂,用于治疗外感风寒、小儿呼吸道感染等。其制备方法工艺粗糙,原料中的总黄酮的含量很少,还不到1%,并且杂质多,易吸潮,制成的药物没有明确的质量指标成分,每日口服剂量大。

目前,对于有效成分明确并且适于工业化生产的柴胡有效部位的提取物和制备方法的报道较少。专利申请“由柴胡制备中成药柴酮粉制剂及针剂”(CN95111097.7)中公开的提取物的制备方法十分含糊;专利申请“一种抗流感病毒的柴胡黄酮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CN1389212A)中使用盐酸调节提取溶剂的pH值,因而需进行后续的环保处理;“柴胡茎叶提取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CN1528759A)中有关提取物及其制备方法的技术方案是本研究所的研究成果,其技术方案还有待改进。本发明制备工艺有了多处突破性的改进,改进后的工艺步骤更加简便,所得提取物得率高(详见工艺筛选及优化);提取物中的主要黄酮成分组成及含量发生改变,是与已申请专利不同的新的组合物,本发明提取物中芦丁、烟花苷、水仙苷和槲皮素是占多数的组分,而提取物中槲皮素、山奈酚和异鼠李素的含量比例与上述申请相比也存在较大差异。同时由于药物组成成分发生变化导致本发明提取物具有更明显的药效。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实验,提供了一种新的具有抗上呼吸道感染作用的药物组合物。

本发明的药物组合物,由柴胡地上部分提取物为活性成分,以其单一组分或加入一种或多种药学上可以接受的辅料制成。

本发明所述柴胡优选药典中柴胡项下的品种,包括柴胡(Bupleurum chinense DC.)和狭叶柴胡(Bupleurum scorzoneri folium Willd.)。

本发明所述的柴胡还优选烟台柴胡(Bupleurum chinense f.vanheurckii)或竹叶柴胡(Bupleurum marginatum Wall.ex DC)。

本发明的药物组合物中柴胡地上部分提取物由包含下述步骤的方法得到:取柴胡地上部分粉碎,洒水润湿后用无水甲醇、无水乙醇、丙酮、水或其任意比例的混合溶剂回流提取1-3次,每次加入5-6倍上述溶剂回流提取1-2小时,合并提取液,减压浓缩至无有机溶剂,将溶液降温至0-5℃后过滤得滤液即为上样液。取上样液上样于已处理好的聚酰胺柱上,上样量(以生药量计)与干聚酰胺用量的比例为1∶1(w/w),待吸附饱和后。水洗8-12倍柱体积,再以5-20%乙醇洗脱除去大量色素,最后以70%乙醇为洗脱剂,洗脱速度2.0-6.0ml/min洗脱6-10倍柱体积,收集洗脱液,减压浓缩干燥,即得。

本发明的药物组合物中柴胡地上部分提取物优选由包含下述步骤的方法得到:取柴胡地上部分粉碎至粒度3-4cm,洒水润湿后用95%乙醇回流提取三次。第一次加入药材6倍重量的95%乙醇,提取2小时。第二次加入药材5倍重量的95%乙醇,提取1小时。第三次加入药材5倍重量的95%乙醇,加热回流提取1小时。合并三次提取液,减压浓缩至无醇味,将溶液降温至0-5℃后过滤得滤液即为上样液。取上样液上样于已处理好的聚酰胺柱上,上样量(以生药量计)与干聚酰胺用量的比例为1∶1(w/w),待吸附饱和后。水洗10倍柱体积,再以10%乙醇洗脱除去大量色素,最后以70%乙醇为洗脱剂,洗脱速度4.0ml/min洗脱8倍柱体积,收集洗脱液,减压浓缩干燥,即得。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未经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24363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