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层状-尖晶石共生结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及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810241909.0 | 申请日: | 2008-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47566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6-03 |
发明(设计)人: | 赵世玺;冯玉川;南策文;刘华丽 | 申请(专利权)人: | 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 |
主分类号: | H01M4/04 | 分类号: | H01M4/04;H01M4/48;H01M4/58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汇力通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王锁林 |
地址: | 518055广东省深圳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层状 尖晶石 共生 结构 锂离子电池 正极 材料 制备 方法 | ||
1.一种层状-尖晶石共生结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包括以下步骤:
a、用化学沉淀法合成尖晶石结构锰酸锂的前躯体Mn(OH)2颗粒;
b、以步骤a形成的Mn(OH)2颗粒为成核剂,用化学共沉淀法合成镍钴锰三元材料前躯体(Ni1/3Co1/3Mn1/3)(OH)2颗粒,在三元材料前躯体沉淀过程中,步骤a形成的Mn(OH)2颗粒逐步被所述(Ni1/3Co1/3Mn1/3)(OH)2颗粒包裹;
c、将反应溶液泻出,陈化,洗涤去除沉淀物中的杂质,干燥,得到具有壳核结构特征的镍钴锰混合氢氧化物球形颗粒;
d、将步骤c制得的镍钴锰混合氢氧化物颗粒与锂化合物混合均匀,经850-900℃煅烧10-14小时,冷却,破碎分级即得到具有层状-尖晶石共生结构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
2.一种层状-尖晶石共生结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包括以下步骤:
a、在N2气氛下同时向反应釜中滴加锰盐溶液、沉淀剂和络合剂,同时以800-1000转/分钟搅拌,保持反应温度45-60℃,调节加料速度保持反应体系的pH值在10以上,沉淀反应完成后,继续搅拌5-10小时,制得Mn(OH)2颗粒;
b、然后在N2气氛下同时向所述反应釜中滴加含有镍、钴、锰的三元混合溶液、沉淀剂和络合剂,同时以800-1000转/分钟搅拌,保持反应温度45-60℃,调节加料速度保持反应体系的pH值在10-11之间,沉淀反应形成的(Ni1/3Co1/3Mn1/3)(OH)2颗粒附着在步骤a形成的Mn(OH)2颗粒表面,反应完成以后,继续搅拌8-10小时,促使二次共沉淀镍钴锰氢氧化物的生长,最终形成具有壳核结构的氢氧化物前躯体;
c、将反应溶液泻出,陈化,洗涤去除沉淀物中的杂质,干燥,得到具有壳核结构特征的镍钴锰混合氢氧化物球形颗粒;
d、将步骤c制得的镍钴锰混合氢氧化物颗粒与锂化合物混合均匀,经850-900℃煅烧10-12小时,冷却,破碎分级即得到具有层状-尖晶石共生结构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步骤a中,在加入反应物前先在反应釜中加入去离子水作为反应底液,并使反应底液的pH值在10以上。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所述锰盐溶液是浓度为2mol/L的MnSO4溶液或Mn(NO3)2溶液,沉淀剂是浓度为2mol/L的NaOH溶液或KOH溶液,络合剂是浓度为0.36-0.48mol/L的氨水,所述三元混合溶液中镍、钴、锰的总含量为2mol/L,所述锂化合物为碳酸锂、氢氧化锂或硝酸锂。
5.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在步骤d中,镍钴锰混合氢氧化物与锂化合物的摩尔数之比按公式nLi∶nM(Ni+Co+Mn)=(0.65~0.8+δ)∶1确定,其中,δ为0.05~0.1。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在步骤d中,镍钴锰混合氢氧化物与锂化合物的摩尔数之比按公式nLi∶nM(Ni+Co+Mn)=(0.65~0.8+δ)∶1确定,其中,δ为0.05~0.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未经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241909.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草酸二甲酯加氢制乙二醇的方法
- 下一篇:空调储液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