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检测玉米赤霉烯酮的ELISA测试盒及制备及检测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0810236336.2 | 申请日: | 2008-11-07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13955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4-22 |
| 发明(设计)人: | 徐祖奇;张建中;毛丽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无锡益达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1N33/577 | 分类号: | G01N33/577;G01N33/543 |
| 代理公司: | 无锡盛阳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顾吉云 |
| 地址: | 21406***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检测 玉米 赤霉烯酮 elisa 测试 制备 方法 | ||
(一)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技术领域,具体为玉米赤霉烯酮的酶联免疫分析用测试盒 及制备及检测方法。
(二)背景技术
玉米赤霉烯酮(ZEN)可以由禾谷镰刀菌、黄色镰刀菌、粉红色镰刀菌、 串珠镰刀菌、三线镰刀菌、茄病镰刀菌、木贼镰刀菌、尖孢镰刀菌等多种镰刀 菌产生。在自然状态下这些镰刀菌主要侵染玉米,导致玉米的病毒和带毒。特 别是当玉米收获季节遇到阴雨天时更易遭到感染。除玉米外,小麦、大麦、燕 麦也可感染这些镰刀菌而带毒。ZEN是一种类雌性激素毒素,动物摄食后会产 生雌性激素亢进毒素性反应,玉米赤霉烯酮具有较强的生殖毒性和致畸作用, 可引起动物发生雌激素中毒症,主要症状有阴道和乳腺肿胀、子宫肿大、外翻、 导致动物不孕或流产,对家禽特别是猪、牛和羊的影响较大,给畜牧业带来经 济损失;玉米赤霉烯酮可直接通过污染的谷类等作物进入人和动物体内,也可 通过被污染的肉、奶等动物性食品进入人体,其引起人中毒的症状主要表现为 无力、头痛、头晕、呕吐、腹泻和中枢神经系统的紊乱。
我国修订的《粮食卫生标准》规定小麦、玉米中ZEN的限量为60μg/kg。 欧盟委员会规则856/2005号规定谷物食品和谷物中玉米赤霉烯酮的最大限量为 20~100μg/kg,于2006年7月1日生效。目前也有许多国家制定了玉米赤霉烯 酮的限量标准,奥地利规定小麦、裸麦、硬质小麦中不得超过60μg/kg,巴西、 法国、罗马尼亚、俄罗斯、乌拉圭等国也制定了相应的限量标准。因此,为了 保障人们的身体健康,必须要对食品中的ZEN进行监控。目前,ZEN的理化分 析技术主要有薄层色谱法、气液相色谱法、质谱和核磁共振等多种方法,由于 以上诸分析方法的样品前处理比较复杂、操作时需专门的技术人员、检测费用 昂贵,不利于推广应用。
(三)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检测玉米赤霉烯酮的ELISA测试盒,其 检测快速、灵敏、准确、可定量、操作简便、无需贵重仪器设备,且对样品纯 度要求不高,特异性强,简化了样品预处理和纯化过程,特别适用于大批量样 品的检测,为此本发明还提供了测试盒的制备及检测方法。
一种检测玉米赤霉烯酮的ELISA测试盒,其包括洗涤液、显色液A、显色 液B和终止液,其特征在于:其还包括包被板、玉米赤霉烯酮标准品、玉米赤 霉烯酮单抗冻干品和酶标记的羊抗鼠抗体冻干品。
一种检测玉米赤霉烯酮的ELISA测试盒的制备: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以下 步骤,包被板的制备、玉米赤霉烯酮标准品的制备、玉米赤霉烯酮单抗冻干品 的制备、酶标记的羊抗鼠抗体冻干品的制备。
其进一步特征在于:所述包被板包被固相抗原,其可采用96或48或24孔 微孔板,用10mmol/L~100mmol/L pH9~10 Na2CO3-NaHCO3的缓冲液作 为包被液,将呕吐毒素-卵清蛋白(ZEN-OVA)稀释至0.1μg/mL~1.0μg/mL,96或 48或24孔微孔板各孔加100μl,2℃~8℃放置过夜,弃去包被液,洗涤2次~5 次,按加入含1%~5%牛血清白蛋白,pH7~8的磷酸盐缓冲液,2℃~8℃封闭过 夜,弃去封闭液,吹干,板条密封后置-20℃~-40℃冷冻保存;
所述玉米赤霉烯酮标准品从玉米赤霉烯酮纯品中稀释得到,稀释液为去离 子水,ZEN浓度为:0.001ng/mL~50ng/mL;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无锡益达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无锡益达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23633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