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新型易切削不锈钢303B及其制造方法无效
| 申请号: | 200810235532.8 | 申请日: | 2008-11-28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13091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4-22 |
| 发明(设计)人: | 冯爱新;曹宇鹏;董增武;赵光伟;王洋;王雷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大学 |
| 主分类号: | C22C38/58 | 分类号: | C22C38/58;C21C5/52;C21C7/00;C21C7/10 |
| 代理公司: | 南京知识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 | 卢亚丽 |
| 地址: | 212013***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新型 切削 不锈钢 303 及其 制造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冶金及材料科学领域,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奥氏体易切削不锈钢及其生产方法。该钢种具有高的韧性和塑性,价格低廉、性能稳定、易于加工成型、成品率高等优点。特别适用于制造各种品种规格的不锈钢板材、带材、丝材、棒材以及其它金属制品。
发明背景
303不锈钢是一种在工业生产中应用极为广泛的基础材料。尤其是电子工业,多数的电子零件需要性能优异的不锈钢材料进行生产加工,但是传统的303奥氏体不锈钢本身又存在一些问题。首先我国是一个镍资源短缺的国家。而传统的303奥氏体不锈钢要达到8-9%的镍含量,这促使我国303不锈钢的成本一直居高不下;其次,传统的303不锈钢在热处理的过程中可能出现磁性,一旦发生对于电子产品性能的稳定危害巨大的.最后,应用于电子产品的零件往往体积很小,这就要求所用材料具备优良的易切削性,从而保护刀具,提高加工效率。综上所述,目前急需一种低价,无磁性,易切削的不锈钢来替代传统的303不锈钢。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易切削不锈钢及其生产方法。采用这种新型不锈钢,在满足原有耐蚀型需要的情况下,成本比同类产品降低20%以上。加工速率和加工后的表面光洁度大大优于日本标准的SUS303,且绝磁性优异。
本发明所述的303B是含有硫的易切削不锈钢,按质量百分比包括下列组分:C 0.08-0.15%、Mn10-11%、Si≤0.8%、P≤0.03%、S 0.12-0.15%、Cг 13-14%、Ni 3-4%、Cu 0.3-0.6%,其余主要为Fe及不可避免的微量杂质元素。
生产上述所说的易切削不锈钢303B的方法,包括冶炼、浇注、坯料锻轧及坯料锻轧件热处理的步骤,其特征在于,在冶炼过程中,包括以下步骤:
(1)在电炉初炼时的熔化期和氧化初期,氧化钢水充分脱P,直至P的含量占总钢水质量≤0.03%;脱硅,使硅的含量占总钢水质量≤0.80%;
(2)还原期脱氧、调S,使S的含量控制在占总钢水质量0.12-0.15%之内;
(3)补加合金元素:通过炉中分析,调整锰、铜、铬、镍的含量,从而使锰的质量百分比达到10-11%,铜的质量百分比达到0.3-0.6%,铬的质量百分比达到13-14%,镍的质量百分比达到3-4%。
(4)在精炼炉冶炼时,进行脱碳、除气和微调合金元素;初炼后的钢水进入VOD炉真空精炼,抽空时间不少于8分钟,真空度不大于1.5mbar,达到氧的含量<30ppm、氮的含量<80ppm、氢的含量<2.5ppm。
在本发明的生产方法中,除在冶炼过程中按组分比例调整控制组分含量外,其余过程均可采用常规操作,例如:
在浇注时,可采用保护渣下注法浇注;
坯料锻轧时:以原始坯料完成成型时,其锻造比K≥5,始轧温度为1000-1100℃,在此温度范围内保温,保温时间一小时,保温时间到后,开始轧锻,终锻轧温度为930℃;
坯料锻轧件热处理:退火温度为950℃,升温速度控制在100-180℃/min,在此温度范围内保温,保温时间根据工件的有效厚度,并考虑装炉量,装炉方式后制定,保温时间到后出炉空冷。
根据上述化学成分和生产方法生产的303B不锈钢与日本JIS标准的SUS303不锈钢比较,添加了微量的Cu元素来保证耐蚀性,同时303B奥氏体不锈钢具有高Mn低Ni的成分组成,采用价格低廉的锰代替昂贵的镍,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
其化学成分比较见表1
表1 化学成分比较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大学,未经江苏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23553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