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黄芩中黄酮苷的制备方法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0810228132.4 申请日: 2008-10-17
公开(公告)号: CN101723998A 公开(公告)日: 2010-06-09
发明(设计)人: 梁鑫淼;王艳萍;丰加涛;肖远胜;薛兴亚;章飞芳 申请(专利权)人: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主分类号: C07H17/07 分类号: C07H17/07;C07H1/08
代理公司: 沈阳科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21002 代理人: 马驰;周秀梅
地址: 116023 *** 国省代码: 辽宁;2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黄芩 黄酮 制备 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天然药物的分离,具体的说是黄芩中黄酮苷的提取制备方 法,包括黄芩苷、汉黄芩苷、白杨素-6-C-α-L-阿拉伯糖-8-C-β-D-葡萄糖苷 和木蝴蝶素A-7-O-葡萄糖醛酸苷的制备。

背景技术

中药黄芩为唇形科植物黄芩Scutellaria baicalensis Georgi的干燥根.具 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凉血止血和除热安胎的功效。主产于河北、山西、 内蒙古、山东及河南等地。黄芩中主要包含黄酮、萜、甾醇和有机酸等几 大类化合物(刘雄等,甘肃中医学院学报,24(2):46-51)。其中,以黄芩 苷、汉黄芩苷、黄芩素及汉黄芩素等为代表队黄酮类化合物是黄芩的主要 活性成分。药理研究表明,黄芩中的黄酮具有抗氧化、抗病毒、抗菌、抗 炎和镇静等功效,并具有广泛的抗肿瘤活性(李庆林等,中国中药杂志,2007, 32(1):21-24)。同时黄芩中的黄酮类化合物还具有神经保护作用(Kim Y., Park E.J.,et al.,J.Nat.Prod.,2001,64:75-78)。由于黄酮的多种药理学活性, 黄芩中黄酮类化合物的研究一直是人们的研究热点。

目前报道的从天然产物中分离制备黄酮苷类化合物的方法主要有两种: 一种是传统的植物化学方法(应龙彬等,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7,14(12): 100-102),另一种为反相制备液相色谱法(刘霞等,中成药,2005,27(12): 1444-1448)。前者是采取传统的溶剂萃取、硅胶柱层析等方法进行化合物的 纯化分离,该方法存在重现性差、耗时长、有机残留严重、检测手段落后、 自动化程度低等缺点。后者可以采用先进的检测手段,并且具有较好的重 复性,可以大大提高自动化程度。但由于通常采用较大粒度固定相,柱效 较低,从而限制了多个化合物的同时分离,不利于化合物的高通量制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黄芩中黄酮苷的制备工艺,主要涉及黄芩苷、 汉黄芩苷、白杨素-6-C-α-L-阿拉伯糖-8-C-β-D-葡萄糖苷和木蝴蝶素A-7-O- 葡萄糖醛酸苷四个化合物。

其利用平行高效制备液相色谱技术快速、高效地从黄芩药材中一次性得 到4个高纯度黄芩苷类化合物,包括黄芩苷、汉黄芩苷、白杨素-6-C-α-L- 阿拉伯糖-8-C-β-D-葡萄糖苷和木蝴蝶素A-7-O-葡萄糖醛酸苷。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黄芩中黄酮苷的制备方法,

1)样品前处理:称取原药材黄芩,加水煎煮提取2-3次,得到黄芩提 取液,将提取液浓缩成浸膏后依次进行醇沉、高速离心和膜分离处理后得 到膜分离组分,将膜分离组分上样于非极性大孔树脂柱,分别采用不同体 积浓度的乙醇洗脱,洗脱液浓缩,得黄芩大孔树脂分离组分;

2)平行制备液相色谱分离:采用2-6个通道的平行制备液相色谱,以 粒径3-10微米的ODS系列中的固定相为色谱填料,以乙腈和水为流动相, 梯度洗脱,乙腈的体积浓度从0-100%变化,对黄芩大孔树脂分离组分进行 纯化分离,采用DAD实时监控,共收集到四个不同的目标组分,浓缩处理 即得黄酮苷类化合物,它们分别为黄芩苷、汉黄芩苷、白杨素-6-C-α-L-阿 拉伯糖-8-C-β-D-葡萄糖苷和木蝴蝶素A-7-O-葡萄糖醛酸苷。

具体为:

1)提取:称取黄芩原药材,将黄芩加入其重量6-10倍的水煎煮提取 1-3小时,过滤得到提取液;煎煮提取和过滤过程重复2-3次,合并提取液, 将提取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0.9-1.10的浸膏,得到黄芩水提组分。

2)醇沉:于浸膏中加入乙醇,使乙醇体积浓度达到50-70%,室温静 置12-24小时,过滤,滤渣弃去,取滤液浓缩,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1.05-1.10; 于所得浓缩物中再加入乙醇使乙醇体积浓度达到75-85%,室温静置12-24 小时过滤,滤渣弃去,取滤液浓缩挥发除去乙醇,样品溶液经过10000-25000 转/分钟的高速离心机离心,得到黄芩醇沉组分;此醇沉组分再通过 3000-6000Da的膜分离,得到膜分离组分;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22813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