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锂离子电池用正极材料磷酸钒锂粉体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810226905.5 | 申请日: | 2008-11-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34637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6-16 |
发明(设计)人: | 张敬杰;于锋;杨岩峰;宋广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01B25/45 | 分类号: | C01B25/45;H01M4/5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190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锂离子电池 正极 材料 磷酸 钒锂粉体 制备 方法 | ||
1.一种锂离子电池用正极材料磷酸钒锂粉体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原料均质化处理:按照化学计量比将锂源化合物、钒源化合物、磷源化合物、碳源物质和/或掺杂元素源化合物和/或分散剂溶于水中配制成悬浊液、乳浊液或溶液并进行均质化处理作为前驱液A1;
第二步前驱体制备:将均质化处理后的前驱液A1进行干燥,脱去水分,得到前驱体B1,然后将其再次溶于水中得到前驱液A2,并且第二次进行干燥,脱去水分,得到前驱体B2;
第三步热处理:将前驱体B2置于烧结炉中,在非氧化气氛、550~1000℃下加热,制得磷酸钒锂粉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离子电池用正极材料磷酸钒锂粉体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锂源化合物为LiOH、Li2CO3、LiAc·2H2O或LiNO3;所述钒源化合物为V2O5或NH4VO3;所述磷源化合物为H3PO4、NH4H2PO4或(NH4)2HPO4;所述碳源物质为含碳有机物或非水溶性碳源;所述掺杂元素源化合物为Zr、Nb、Mo、V、Mg、Ti、Mn、Ni、Co、Cr、Ag、Cu的硝酸盐、硫酸盐、氧化物、乙酸盐、草酸盐、碳酸盐或卤化物;所述分散剂为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或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锂离子电池用正极材料磷酸钒锂粉体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含碳有机物为柠檬酸、蔗糖或聚乙二醇;所述非水溶性碳源物质为炭黑、乙炔黑或石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离子电池用正极材料磷酸钒锂粉体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均质化处理是指普通搅拌或高速搅拌。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离子电池用正极材料磷酸钒锂粉体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前驱体制备步骤中干燥方法为喷雾干燥法。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离子电池用正极材料磷酸钒锂粉体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烧结炉为普通的外加热高温气氛炉、电热源炉、焦化炉或裂解炉。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离子电池用正极材料磷酸钒锂粉体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热处理步骤中的非氧化气氛为氩气、氮气或一氧化碳气体。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离子电池用正极材料磷酸钒锂粉体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热处理步骤中热处理温度为600~900℃。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离子电池用正极材料磷酸钒锂粉体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热处理步骤中加热时间为2~36小时。
10.根据权利要求1、2、3、5、9任一项所述的锂离子电池用正极材料磷酸钒锂粉体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碳源物质的加入量为其裂解产生的碳的量占正极材料磷酸钒锂粉体重量总量的5~15%;所述分散剂的用量为5.0~10.0g/1000ml溶液;所述加热时间为12小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226905.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窑炉传动断轴报警装置
- 下一篇:石膏型真空增压浇注罐废气热量交换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