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利用氧化铁纳米材料高效便捷治理面源污染的方法无效
| 申请号: | 200810224313.X | 申请日: | 2008-10-17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86430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3-18 |
| 发明(设计)人: | 潘纲;李垒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
| 主分类号: | C02F1/28 | 分类号: | C02F1/28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100085***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利用 氧化铁 纳米 材料 高效 便捷 治理 污染 方法 | ||
1.一种利用氧化铁纳米材料高效便捷治理面源污染的方法,具体的说,就是采用天然的高分子聚合物作为分散剂,普通的铁盐作为原料,应用氧化还原法制备纳米级氧化铁材料,将这种材料渗透分散在土壤的亚表层中,形成一种含有氧化铁纳米材料的土中墙,因此流经土中墙的含磷水体中的磷将吸附在墙体中,从而达到治理磷素面源污染的方法。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分散剂为壳聚糖及其衍生物、甲壳素及其衍生物、羧甲基淀粉、其他变性淀粉、羧甲基纤维素及其它纤维素衍生物、瓜尔胶及其衍生物、黄原胶及其衍生物、海枣酸及其衍生物中的一种或几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调节分散剂的用量,控制纳米材料的纳米粒子的粒径大小,以及纳米材料的表面电荷。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自然重力下,不同粒径大小和表面电荷的纳米材料渗透到不同深度的土壤中。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纳米材料的纳米粒子为三氧化二铁、四氧化三铁和羟基氧化铁中的一种或几种,粒径在10~100n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未经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224313.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