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MEMS密封封装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0810222286.2 | 申请日: | 2008-09-16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62586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2-11 |
| 发明(设计)人: | 张锦文;王欣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大学 |
| 主分类号: | B81C3/00 | 分类号: | B81C3/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君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 代理人: | 贾晓玲 |
| 地址: | 100871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mems 密封 封装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关于MEMS的制备技术,具体涉及一种MEMS密封封装方法。
背景技术
在微电子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微机电系统(以下简称MEMS)技术是一个新兴的多 学科交叉的高科技领域,相应的MEMS器件产品将在国民经济和国家安全等方面发挥越来越 重要的作用。对于MEMS微型器件,无论结构尺寸还是气隙都非常小,通常在微米量级,此 时即便是环境中普通的水分、灰尘等微小颗粒对MEMS器件都可能是致命的,因此往往需要 密封封装,为其稳定的工作、高的可靠性、小的漂移以及抵抗各种恶劣环境提供保证。而 大多MEMS器件都包含可动的机械结构,有的MEMS器件更是工作在谐振状态下,空气阻尼直 接影响其性能,因此一定真空下的密封封装对这类微型MEMS器件的最终性能将起到决定性 作用。MEMS密封封装体积小并且一次可以同时封装许多个微传感器和执行器,它不仅能提 高系统集成度,而且能降低测试和封装成本、降低引线电感、提高电容特性、改良散热通 道和降低贴装高度等。但是,MEMS器件形式多样、工艺要求高、难度大,其封装费用在产 品成本价格中占有很高的比例(超过50%)。因此,MEMS密封封装是目前MEMS研究中的 热点。
目前,MEMS密封封装工艺上与该发明相类似的技术主要有两类,一类是熔融焊接密封 封盖技术,另一类是先进微加工的键合密封封盖技术。
熔融焊接微封盖技术是利用熔融焊料直接将封盖与衬底焊接在一起,实现MEMS器件 的密封封装。这种密封技术需要高温,容易使得MEMS器件或者周边的控制电路产生不良 的热力学效应。另外,熔融焊料流动无法控制,容易造成器件区域的污染。局部加热焊接 法是对这种技术的改进,其结构是在封装体的周围布有一圈微加热器,微加热器上有焊料, 当微加热器里通有电流时,焊料融化完成焊接,这样避免了对整个衬底的加热,较有效的 弥补了高温对器件不良影响这一缺陷,但该方法大大增加了工艺的复杂性,也无法控制焊 料的流动。
键合微封盖密封封装技术是利用键合工艺使封盖与衬底牢固结合,实现密封封装。此 方法步骤简单,与MEMS体加工工艺完全兼容,应用范围较广。但其有一明显缺点,在电 极引线线两侧的封盖与衬底键合处无法实现完全密封,会有微小缝隙影响密封的性能。一 种改进的方法是,在MEMS器件周围用多晶硅淀积一圈用于键合的墙,采用键合进行封盖 密封。此方法虽弥补了连线和硅表面的不平整造成的密封性能不足,但其多晶硅引线电阻 较大,且只能用于Si衬底,并且严重限制了器件结构厚度。另一改进的方法是将体加工 封装工艺中的平面引线改为衬底背面通孔引线,该方法工艺复杂,降低了封装结构强度, 增大了寄生效应。
总之,现有MEMS密封封装技术还非常不成熟,其密封性能还远远不能满足MEMS器件 的应用需要,在可集成制造性、封装结构强度和承受力、工艺的复杂度和成本方面都有待 改善。
发明内容
本发明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密封效果好的MEMS密封封装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MEMS密封封装方法,其步骤包括:
1)制备微封盖,即在玻璃片或者硅片上腐蚀出与MEMS器件相匹配的底部开口的微封 盖结构,在该微封盖墙体的底端腐蚀出一凹槽;
2)MEMS器件及其电极制备在一衬底上,在上述MEMS器件周围衬底的键合密封区域制 备一隔离层;
3)在上述隔离层上或者微封盖墙体底端的凹槽内设置填充物;
4)将上述微封盖与所述衬底键合,微封盖墙体底端的凹槽位于所述隔离层上,形成一 填充密封腔,上述填充物位于该填充密封腔内;
5)加热使上述填充物熔融,实现微封盖密封MEMS器件。
步骤1)所述微封盖的凹槽可采用ICP工艺或RIE工艺制备。
步骤2)所述隔离层可为SiO2或Si3N4,制备方法采用化学气相沉积或溅射。
步骤3)所述填充物可为铟或锡以及上述金属的合金材料,或填充物为玻璃,上述填 充物制备采用化学气相沉积、溅射、蒸发、丝网印刷、旋涂或喷涂方法。
步骤4)所述键合采用阳极键合、硅片直接键合或者中间层辅助键合方法。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大学,未经北京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22228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