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底部导音麦克风结构的手机有效
| 申请号: | 200810216114.4 | 申请日: | 2008-09-08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70042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2-18 |
| 发明(设计)人: | 姜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TCL天一移动通信(深圳)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4M1/02 | 分类号: | H04M1/02;H04M1/60 |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君胜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 代理人: | 王永文 |
| 地址: | 518057广东省深圳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底部 麦克风 结构 手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移动通讯终端设备领域,涉及一种底部导音麦克风结构的手机。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发展和科技、文化、社会的进步,手机越来越成为人们生活、工作、社交、娱乐各领域不可缺少的工具。手机的功能、种类、形状、色彩也越来越丰富多彩。特别是短信功能、照像摄像功能、上网功能、影视功能等极大地扩展了手机的应用领域,并通过与计算机的连接使其更是如虎添翼,成为人们的得力助手,如意的工具。然而其最基本的功能仍是语音通讯。
手机最基本的设置是外壳、显示屏、按键、扬声器、麦克风,以及设置在外壳内的通讯模块、显示处理模块和中央处理器。传统的手机麦克风设置在机壳内手机下部,其结构为麦克风同正面的壳体进行密封,在壳体正面对应麦克风位置开有导音孔,用于传导语音,如图1所示。然后语音信号通过麦克风接收转换再发送出去。
传统结构的设置存在2个缺点:一是麦克风导音孔与接收孔同处于手机正面平面上,因此麦克风与正面的语音接收器容易形成回声。二是在使用过程中脸部和手指很容易压住导音口,从而使麦克风无法接收到声音信号,对方就听不到讲话的声音。
鉴于以上两个原因,现有技术有待于改进和提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手机结构的缺陷,提供一种不产生接收回声同时避免麦克风进音通道阻塞的手机。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包括:
一种底部导音麦克风结构的手机,包括外壳、显示屏、按键、扬声器、麦克风,以及设置在外壳内的通讯模块、显示处理模块和中央处理器,所述手机外壳的底面设有麦克风导音孔;
其中:所述外壳包括前壳和底壳;所述麦克风导音孔设置在所述前壳上;所述麦克风导音孔设置在所述前壳体的下部,导音孔外口处于前壳底面上,内口处于麦克风正前方;所述麦克风的正面朝向前壳的内侧面;所述麦克风导音孔与所述前壳表面竖向平行;所述麦克风与所述前壳内表面密封相接,与所述麦克风导音孔相通;麦克风的前部凸环部位与外壳前壳内侧全密封。
所述的底部导音麦克风结构的手机,其中:包括翻盖式手机,其麦克风导音孔设置在机壳内按键面板与麦克风之间。
所述的底部导音麦克风结构的手机,其中:所述麦克风导音孔外口处于外壳的底面上。
所述的底部导音麦克风结构的手机,其中:包括滑盖式手机,其麦克风导音孔设置在机壳内按键面板与麦克风之间。
所述的底部导音麦克风结构的手机,其中:所述麦克风导音孔外口处于外壳的底面上。
本发明由于麦克风导音孔设置在手机下部,不与受话器孔处于同一平面,所以麦克风不会与正面的receiver产生回声;使用过程中脸部或者手指都不会堵住麦克风的导音孔,不会阻碍麦克风进行声音信号的接收,保证了通话的顺畅。
附图说明
图1为传统手机麦克风导音孔设置结构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手机麦克风导音孔设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手机麦克风导音孔设置结构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说明本发明结构特征如下:
如图1所示,传统手机的结构由外壳1、显示屏2、按键3、扬声器4、麦克风5,以及设置在外壳内的通讯模块、显示处理模块和中央处理器组成,麦克风导音孔6设置在手机正面下部。其内部结构为,麦克风5位于机壳1内手机的下部,在前壳体1上对应麦克风5的位置上有导音孔6,导音孔6的外孔口位于前壳体1的正面下部,内孔口位于麦克风5的前面,用于传导语音信号到麦克风5接收。
实施例1:
对于直板式手机,本发明底部导音的麦克风结构的手机结构如图2所示,麦克风的导音孔设置在手机的底面。
其内部结构如图3所示:麦克风导音孔6设在前壳1上。麦克风5的前部凸环7部位与外壳前壳1内侧全密封,导音孔6设置在前壳体1的下部,与前壳1竖向平行,导音孔外口8处于前壳1的底面上,内孔口9处于麦克风5的正前方,以便于麦克风5接收语音信号。
实施例2:
对于翻盖式手机,麦克风导音孔设置在手机下部,位于机壳内按键面板与麦克风之间;导音孔外口处于外壳的底面上。
实施例3:
对于滑盖式手机,麦克风导音孔设置在手机下部,位于机壳内按键面板与麦克风之间;导音孔外口处于外壳的底面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TCL天一移动通信(深圳)有限公司,未经TCL天一移动通信(深圳)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21611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