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半导体制造工艺中去除栅上硬掩模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810211943.3 | 申请日: | 2008-09-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99181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4-01 |
发明(设计)人: | 蔡宏智;陈志杰;锺昇镇;郑光茗;庄学理 | 申请(专利权)人: | 台湾积体电路制造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L21/00 | 分类号: | H01L21/00 |
代理公司: | 隆天国际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陈 晨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半导体 制造 工艺 去除 栅上硬掩模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半导体制造工艺,特别涉及半导体制造工艺中去除栅上硬掩模的方法。
背景技术
SiGe是硅和锗的化合物。这种材料常用于集成电路制造。其用于制作异质接合双极晶体管(heterojunction bipolar transistor)或作为CMOS晶体管的应变引致层。此相对为新的技术制作对于混合信号电路及模拟IC设计提供令人关注的机会。
如图1所示,一个小的PMOS晶体管的多晶硅栅12及一个大的PMOS晶体管的多晶硅栅14形成于一硅基板10上。此外,一小的NMOS晶体管的多晶硅栅16和一个大的NMOS晶体管的多晶硅栅18亦形成于该硅基板10上。氧化物硬掩模20形成于多晶硅栅12、14、16及18上以定义多晶硅栅12、14、16及18的区域。一厚度约40埃的氧化硅层22(例如:四乙氧基硅(TEOS)层)及一厚度约250埃的氮化硅层24随后形成。氧化硅层22的作用如作为缓冲层以减少可能产生于氮化硅层24和栅12、14、16或18间的应力。如图2所示,图1所示的半导体结构进行非等向性蚀刻以形成包含多晶硅栅12、14、16或18及其上的氧化物硬掩模20的栅结构旁的氮化物间隙壁(spacer)26。接着,利用图3所示的光刻及后续的蚀刻制造工艺于栅12及14旁形成凹部28。如图4所示,利用外延(epi)技术于凹部28处形成SiGe块30,之后氮化物间隙壁26利用磷酸溶液去除。SiGe块30是作为PMOS晶体管的源极(source)及漏极(drain)。因为多晶硅栅12、14、16和18受到氮化物间隙壁26保护,故在前述SiGe外延制造工艺中于多晶硅栅12、14、16和18表面不会形成SiGe。于图5和图6中,沉积光致抗蚀剂层32并接着进行回蚀。依据光致抗蚀剂沉积的特性,光致抗蚀剂层32于覆盖大多晶硅栅14和18处形成明显的凸出。因为处于栅14和18处的凸出及负荷效应(Loading effect),亦即光致抗蚀剂于大面积区域的负荷效应,多晶硅栅14和18的氧化物硬掩模20上的光致抗蚀剂可能无法完全清除。因此,光致抗蚀剂残余34可能发生于多晶硅栅14和18的硬掩模20上。图7中,利用干蚀刻或湿蚀刻去除氧化物硬掩模20。因为于去除氧化物硬掩模20的工艺中,光致抗蚀剂残余34实质上如同掩模,使得氧化物硬掩模20于相应位置难以完全去除,而硬掩模残余36很可能形成于多晶硅栅14和18上。
如此一来,硬掩模层的残余将显著降低接触洞蚀刻(Contact etching)的工艺窗(Process window),而可能产生高接触洞阻值甚至Rc开路(接触洞阻值无限大)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半导体制造工艺(例如相关于SiGe源极和漏极结构的制造工艺)中移除栅上硬掩模的方法,以消除栅(特别是大区域的栅)上的硬掩模残余,从而增加接触洞蚀刻的工艺窗及解决高接触洞阻值的问题。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一种半导体制造工艺中去除栅上硬掩模的方法执行如下。首先,形成具有硬掩模的第一栅及第二栅于半导体基板上,其中该第二栅大于第一栅。一实施例中,第一栅及第二栅结合SiGe源极和漏极区域而形成p型晶体管。其次,沉积光致抗蚀剂层,且于第二栅的硬掩模上形成光致抗蚀剂层的开口。接着,利用回蚀完全清除第一和第二栅上的光致抗蚀剂层。因为无光致抗蚀剂残余,第一和第二栅上的硬掩模可随后完全清除。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案,提供一种半导体制造工艺中去除栅上硬掩模的方法,包含以下步骤:在半导体基板上形成第一栅及第二栅,其中该第二栅大于第一栅;在该第一栅及第二栅之上分别形成第一硬掩模及第二硬掩模;形成光致抗蚀剂层覆盖该半导体基板、第一硬掩模及第二硬掩模,其中该光致抗蚀剂层有开口暴露该第二硬掩模的一部分;去除该第一硬掩模及第二硬掩模上的该光致抗蚀剂层;以及去除该第一硬掩模及第二硬掩模。
优选地,该第一栅及第二栅结合硅锗源极和漏极而形成p型晶体管。
优选地,该第一硬掩模和第二硬掩模由氧化硅制成。
优选地,该第一栅及第二栅是多晶硅栅。
优选地,该光致抗蚀剂层及该开口是形成于同一光刻机台。
优选地,该开口是经曝光形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台湾积体电路制造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台湾积体电路制造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21194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半导体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 下一篇:穿过金属卤化物灯中陶瓷内管的电流引线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H01L 半导体器件;其他类目中不包括的电固体器件
H01L21-00 专门适用于制造或处理半导体或固体器件或其部件的方法或设备
H01L21-02 .半导体器件或其部件的制造或处理
H01L21-64 .非专门适用于包含在H01L 31/00至H01L 51/00各组的单个器件所使用的除半导体器件之外的固体器件或其部件的制造或处理
H01L21-66 .在制造或处理过程中的测试或测量
H01L21-67 .专门适用于在制造或处理过程中处理半导体或电固体器件的装置;专门适合于在半导体或电固体器件或部件的制造或处理过程中处理晶片的装置
H01L21-70 .由在一共用基片内或其上形成的多个固态组件或集成电路组成的器件或其部件的制造或处理;集成电路器件或其特殊部件的制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