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将呼出蜂窝呼叫整合为企业呼叫的系统和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810210303.0 | 申请日: | 2008-04-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30763A | 公开(公告)日: | 2008-12-24 |
发明(设计)人: | 安德鲁·艾伦;阿德里安·巴克利;理查德·乔治;布赖恩·奥利弗;卢拉普;李达素 | 申请(专利权)人: | 捷讯研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Q7/38 | 分类号: | H04Q7/38;H04Q7/22;H04L29/08;H04L1/16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王玮 |
地址: | 加拿大安大*** | 国省代码: | 加拿大;CA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呼出 蜂窝 呼叫 整合 企业 系统 方法 | ||
1.一种在企业用户装置UE上操作的方法,用于完成将呼出蜂窝 呼叫整合为企业呼叫的方法,其中所述呼出蜂窝呼叫由企业用户装置 (118)向被叫方(120)发起,所述企业用户装置(118)具有企业地 址和非企业地址,该方法包括:
一旦阻止所有到企业UE的呼入呼叫之后,向网络节点(104)发 送(302)用于发起到所述被叫方(120)的所述呼出蜂窝呼叫的请求, 期望在时间窗口内接收到从所述网络节点(104)返回的呼入电路交换 呼叫;
从所述网络节点(104)接收(304)所述呼入电路交换呼叫,所 述呼入电路交换呼叫包含所述企业地址作为呼叫线路标识,识别出所 述呼入电路交换呼叫与请求的呼出蜂窝呼叫相关联;以及
向所述网络节点(104)提供(308)在所述企业UE(118)和所 述网络节点(104)之间建立了呼叫线路的指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请求作为短消息服务 SMS消息、基于非结构化补充业务数据USSD的消息、会话发起协议 SIP消息和基于互联网协议IP的消息中的一种被发送。
3.如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请求包 括所述企业地址、所述非企业地址、所述被叫方的地址和保密指示。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企业地址包括SIP统 一资源标识符URI和E-164号码中的一种。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非企业地址包括E-164 格式的蜂窝电话网络号码。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被叫方的地址包括SIP 统一资源标识符URI和E-164号码中的一种。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基于与发送所述请求相关 地启动定时器,实现所述时间窗口。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中,一旦从所述网络节点(104) 接收到所述呼入电路交换呼叫,所述定时器被终止。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进一步包括:确定是否所述时间 窗口已经过去而没有从所述网络节点(104)接收到所述呼入电路交换 呼叫,如果是,则继续将所述请求发送到所选取的次数。
10.一种在网络节点上操作的方法,用于将呼出蜂窝呼叫整合为 企业呼叫,其中所述呼出蜂窝呼叫由企业用户装置UE(118)向被叫 方(120)发起,所述企业UE(118)具有企业地址和非企业地址, 所述方法包括:
从所述企业UE(118)接收(204、408)用于发起到所述被叫方 (120)的所述呼出蜂窝呼叫的请求;
向呼叫交换节点发送消息以阻止所有到企业UE的呼入呼叫;
通过发送包含所述企业地址标识为呼叫线路标识的电路交换呼 叫,建立(206、418)到所述企业UE(118)的第一呼叫线路;
一旦接收到所述第一呼叫线路已建立的指示,建立(206、430) 到所述被叫方(120)的第二呼叫线路;
接合(208、430)所述第一和第二呼叫线路,以在所述企业UE (118)和所述被叫方(120)之间建立端到端通信路径,其中,将所 述企业地址而不是所述非企业地址呈现给所述被叫方(120),作为与 来自所述企业UE(118)的所述呼出蜂窝呼叫有关的呼叫线路标识。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请求作为短消息服 务SMS消息、基于非结构化补充业务数据USSD的消息、会话发起 协议SIP消息和基于互联网协议IP的消息中的一种被接收。
12.如权利要求10或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请求 包括所述企业地址、所述非企业地址、所述被叫方的地址和保密指示。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企业地址包括SIP 统一资源标识符URI和E-164号码中的一种。
14.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非企业地址包括E-164 格式的蜂窝电话网络号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捷讯研究有限公司,未经捷讯研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210303.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