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利用盐碱地淀积土生产建筑用陶瓷内墙砖及其生产工艺无效
| 申请号: | 200810209677.0 | 申请日: | 2008-12-12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03289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8-12 |
| 发明(设计)人: | 祖元刚;祖纯林;孙国勇;杨磊;祖柏实;黄金明;孙志强;孙文峰;黄路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北林业大学;祖元刚 |
| 主分类号: | C04B33/13 | 分类号: | C04B33/13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150040黑龙江省哈尔***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利用 盐碱地 土生 建筑 陶瓷 内墙 及其 生产工艺 | ||
所属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建筑用陶瓷内墙砖及其生产工艺,具体的说,涉及一 种利用盐碱地淀积土生产建筑用陶瓷内墙砖及其生产工艺。
背景技术:
陶瓷行业是一个资源型的行业,我国是天然矿产陶瓷原料资源储量的 大国,但不是各种优质陶瓷原料都很丰富的国家,每年天然矿产陶瓷原料 用量一亿多吨,消耗天然矿产陶瓷原料资源量巨大,而天然矿产陶瓷原料 是不可再生的资源。若没有足够的天然矿产陶瓷原料资源的支持,就无法 实现陶瓷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例如,唐山陶瓷业历经百年生产,唐山及其 周边地区的优质陶瓷原料已近枯竭,早年盛产于唐山的紫木节、白研子、 铝矾土、碱歼等优质陶瓷原料已不复存在,唐山的陶瓷原料只能依赖从山 西、山东、福建等省外购入陶瓷原料,甚至部分陶瓷原料还要依赖进口; 又如,广东佛山本地及河源、清远、高要等周边山区的天然矿产陶瓷原料 资源已开采完,现在只能在广西、湖南、江西等周边省购入陶瓷原料来维 持生产。因此,开发利用新的优质陶瓷原料和产品对陶瓷行业的可持续发 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发明选取盐碱地中淀积土为生产建筑用陶瓷内墙砖原料,目的是在 获得陶瓷产业的优质陶瓷产品的同时综合开发治理盐碱地。目前,国内外 至今未见有关利用盐碱地中淀积土生产建筑用陶瓷内墙砖的文献报道。
采用本发明组合物制备的陶瓷内墙砖机械强度大、热稳定性好、吸水 率低,各项技术指标均符合国家标准。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建筑用陶瓷内墙砖,该内墙砖平整度好, 机械强度高、热震性能优越,其他指标也都符合国家标准。
本发明的另外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利用盐碱地淀积土生产建筑用陶 瓷内墙砖的生产工艺,该发明制作流程简单、能耗少,为盐碱地开发利用 和治理走出了一条有工业价值的途径,创造了财富,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 和社会效益。
为了达到这些目的,本发明的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利用盐碱地 淀积土生产建筑用陶瓷内墙砖,其组成及重量配比为:
淀积土:40~48份
硅灰石:12~15份
高岭岩:18~22份
透辉石:12~15份
吉林土:3~7份
滑石:3~9份。
本发明优选的重量配比为:
淀积土:43份
硅灰石:14份
高岭岩:20份
透辉石:13份
吉林土:5份
滑石:5份;
盐碱地淀积土为盐碱地中深度2-5米经过负压空化和筛选的粒径在 300~8000nm的淀积土。
本发明一种利用盐碱地淀积土生产建筑用陶瓷内墙砖的生产工艺包括 以下步骤:
a、坯体配料:将淀积土、硅灰石、高岭岩、透辉石、吉林土、滑石原 料按照比例称取。
加入稀释剂,所述稀释剂是指三聚磷酸钠,三聚磷酸钠为混合配料的 重量百分数为:0.3~0.5%。
再向上述混合配料中加入水,水的加入量为混合配料的重量百分比为: 35%~50%;
b、用高铝球研磨混合配料形成泥浆料,至粒度为250目筛余1.3~2.6% 泥浆料;
c、将泥浆料干燥并造粒;
d、将造好粒的粉料放入模具中压制成型;
e、烧成:采用辊道窑快速烧结而成,炉窑的烧成温度在1100~1150℃。
其中步骤b中的泥浆料的流速在40~50秒,比重在1.6~1.8g/ml之间。
其中步骤c中的泥浆料干燥采用喷雾或气流干燥设备进行干燥,干燥 温度为105~150℃。
其中步骤c中的泥浆料干燥至含水量为5~7%。
其中步骤c中的造粒的颗粒直径约在160微米~1毫米之间,形成合理 的粒径级配。
其中步骤d中的成型压力为5~280MPa。
其中步骤e中的烧成周期为38~43分钟。
其中步骤e中的烧成过程包括预热、快烧、慢烧、保温、冷却,烧成 温度在1100~115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北林业大学;祖元刚,未经东北林业大学;祖元刚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20967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