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动力定位的可升降舵无效
申请号: | 200810207797.7 | 申请日: | 2008-12-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39760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5-27 |
发明(设计)人: | 马捷;夏冬莺;程文志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B63H25/38 | 分类号: | B63H25/38;B63H25/10 |
代理公司: | 上海交达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周文娟 |
地址: | 200240***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动力 定位 升降舵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升降舵,尤其是一种用于船舶或海洋工程结构的动力定位的可升降舵,属于船舶海洋工程技术领域的动力定位技术装备。
背景技术
为了准确执行船舶或海洋工程结构物动力定位控制系统发出的指令,使之在无锚链限制或无绳索牵制的条件下,保持正确的停泊位置或正确的方位航向,需要一整套动力定位推力系统,包括各种推进器。有时,也需要在船舶底部适当的位置配置舵,以配合推进装置的动作而调整被定位物的方位角。这种舵仅仅在动力定位执行的过程中发挥作用,而在船舶正常航行或海洋工程结构物被拖挂牵引而转移时,并不参加作业,这时,需要舵提升而藏入船舶或海洋工程结构物内部,以免除舵引起的阻力以及偏向力。在现有技术中,尚无一种舵具有可升降的功能。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和空白,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船舶或海洋工程结构物动力定位的可升降舵。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具体技术方案实现其功能的。本发明包括:推力导管,不平衡舵,动力装置,舵杆,存舵框架,存舵框架基座,存舵框架底板,隧道空间,连杆,下轴承,十字头,圆柱体导杆,活塞杆,导杆顶板,船体,推力导板,法兰和舵杆套管。
隧道空间是船体艏部下面容纳存舵框架的空间。不平衡舵置于法兰下端的框形空间内,该框形空间由存舵框架、存舵框架基座和存舵框架底板组成。推力导管和推力导板连接成一体,位置固定在船体艏部的底面壳体上,并密封连接。下轴承固定在推力导板的中心。舵杆套管穿过推力导板和存舵框架基座,并与两者固接。导杆顶板为一中间开圆孔的圆柱形薄板,置于推力导管的上端,其外缘与推力导管的内壁滑动连接。十字头与导杆顶板固接。连杆是一个旋转圆柱体,连杆的下端通过下轴承与置于舵杆套管内的舵杆的上端固结,连杆的上端与活塞杆的下端固接,活塞杆的上端穿过十字头和导杆顶板的中心孔与动力装置的传动机构连接,动力装置驱动活塞杆,通过连杆带动舵杆和不平衡舵一起在360°方位上旋转和上下升降。两根圆柱体导杆的底部分别对称固结在推力导板上端面的两边,其顶部分别穿过导杆顶板并定位,导杆顶板与圆柱体导杆滑动连接。
当不平衡舵上升到达上端点的工作状态时,存舵框架底板与船体艏部两侧底面保持严格的密封,以杜绝水的渗入。当不平衡舵下降到达下端点的工作状态时,下轴承与推力导板的固接也保证了良好的水密性,以保证海水不能渗入船体。这样,就实现了不平衡舵仅仅在动力定位执行的过程中发挥作用,而在船舶正常航行或海洋工程结构物被拖挂牵引而转移时,并不参加作业,这时,不平衡舵提升而藏入船舶或海洋工程结构物内部,以免除不平衡舵引起的阻力以及偏向力。通过活塞杆的连接,动力装置可以方便地控制不平衡舵进行360°准确转向,以达到执行动力定位的功能。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该发明提供了一种具有可升降功能的舵,这种舵仅仅在动力定位执行的过程中发挥作用,而在船舶正常航行或海洋工程结构物被拖挂牵引而转移时,并不参加作业,这时,这种舵可以提升而藏入船舶或海洋工程结构物内部,免除了舵引起的阻力以及偏向力,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填补了现有技术的空白,可以明显提高动力定位的技术水平和工作效率,在海上运输和海上石油开发实践中,都具有积极的意义并将带来巨大的便利,在我国的海洋开发战略中可望取得显著的社会效益。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原理图。
图中,1、推力导管,2、不平衡舵,3、动力装置,4、舵杆,5、存舵框架,6、存舵框架基座,7、存舵框架底面,8、隧道空间,连杆9,10、下轴承,11、十字头,12、圆柱体导杆,13、活塞杆,14、导杆顶板,15、船体,16、推力导板,17、法兰,18、舵杆套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作进一步描述。
如图1所示,本发明包括:推力导管1,不平衡舵2,动力装置3,舵杆4,存舵框架5,存舵框架基座6,存舵框架底板7,隧道空间8,连杆9,下轴承10,十字头11,圆柱体导杆12,活塞杆13,导杆顶板14,船体15,推力导板16,法兰17,舵杆套管18。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交通大学,未经上海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20779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浆果类花药再生植株的诱导基
- 下一篇:一种电热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