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原位合成聚羟基脂肪酸酯嵌段共聚物的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810207404.2 | 申请日: | 2008-12-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50989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6-10 |
发明(设计)人: | 秦宗益;朱美芳;刘庆生;翟光照;李虎敏;陈龙;陈彦模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华大学 |
主分类号: | C08G63/06 | 分类号: | C08G63/06;C08G63/78;C08G63/685 |
代理公司: | 上海泰能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 代理人: | 黄志达;谢文凯 |
地址: | 201620上海市松***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原位 合成 羟基 脂肪酸 酯嵌段 共聚物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聚羟基脂肪酸酯嵌段共聚物的制备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原位合成聚羟基脂 肪酸酯嵌段共聚物的方法。
背景技术
聚羟基脂肪酸酯是一类由微生物合成的生物聚酯,是迄今为止发现的天然高聚物中唯 一一类性能与合成高聚物性能相当的热塑性高聚物。聚3-羟基丁酸酯和聚(3-羟基丁酸酯 -co-3-羟基戊酸酯)是聚羟基脂肪酸酯中最重要的品种,已工业化生产。其具有良好的生 物相容性、生物可降解性、并且资源可再生。但其(1)立构规整性好,结晶趋势大;(2) 玻璃化转变温度低,存储过程中易发生二次结晶;(3)在聚(3-羟基丁酸酯-co-3-羟基戊 酸酯)中存在“同二晶现象”;(4)在聚3-羟基丁酸酯的晶格中,一个螺旋结构中的甲基 和另一个螺旋结构的碳基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氢键。这些因素决定了聚3-羟基丁酸酯和聚 (3-羟基丁酸酯-co-3-羟基戊酸酯)(HV含量小于15%)的结晶度高,球晶大,晶体中存 在裂纹,这导致了聚3-羟基丁酸酯和聚(3-羟基丁酸酯-co-3-羟基戊酸酯)的性脆,无法 用于手术缝合线和承载性组织支架等生物医用领域;另外,聚3-羟基丁酸酯和聚(3-羟基 丁酸酯-co-3-羟基戊酸酯)的结晶度一般大于50%,这导致了其生物降解速率慢,而无法 用于某些生物医用领域,如由聚羟基脂肪酸酯制得的组织支架完成其任务后,我们希望其 能生物降解,然而其高的结晶度使其很难遭受生物酶的攻击。
嵌段共聚被认为是一种改性聚合物材料最为有效的方法之一,可以通过共聚组分和嵌 段长度的控制来调控共聚物的性能,以满足不同的需要。到目前为此,国内外几乎没有有 关合成聚羟基脂肪酸酯嵌段共聚物的专利。根据文献报道合成聚羟基脂肪酸酯嵌段共聚物 的方法主要有五大类,第一种是利用二异氰酸酸酯作偶联剂合成聚羟基脂肪酸酯嵌段共聚 物,新加坡国立大学的Li,X.等利用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HDI)将两端均为羟端基的低 分子量的聚(3-羟基丁酸)和聚乙二醇(PEG)连接起来,合成了PHB-b-PEG嵌段共聚物 【Li,X;Loh,X.J.;Wang,K.He,C.;Li,J.Poly(ester urethane)s Consisting of Poly[(R)-3-hydroxybutyrate]and Poly(ethylene glycol)as Candidate Biomaterials: Characterization and Mechanical Property Study Biomacromolecules 2005,6, 2740-2747】,该方法合成工艺简单,产率高,但各嵌段的长度不能严格控制;第二种是利 用羟基和羧基之间的酯化反应合成聚羟基脂肪酸酯嵌段共聚物,Li,X.等先将聚(3-羟基 丁酸)转化为两端均为羟端基的低分子量的大分子单体,PEG转化为两端均为羧端基的大 分子单体,然后在DCC/DMAP的催化作用下,使得两端均为羟端基的聚(3-羟基丁酸)与 两端均为羧端基PEG发生酯化反应,合成了PHB-b-PEG嵌段共聚物【Li,X;Liu K.L.;Li, J.;Tan,E.P.S.;Chan,L.M.;Lim,C.T.;Goh S.H.Synthesis,Characterization, and Morphology Studies of Biodegradable Amphiphilic Poly[(R)-3-hydroxybutyrate]-alt-Poly(ethylene glycol)Multiblock Copolymers Biomacromolecules 2006,7,3112-3119】,该方法合成工艺较复杂;第三种是利用原子 转移聚合反应合成聚羟基脂肪酸酯嵌段共聚物,Zhang,X.Q.等先将聚(3-羟基丁酸)转 化为两端均为溴的大分子引发剂,丙烯酸叔丁酯(PtBA)进行原子转移聚合反应,合成出 了PHB-b-PtBA嵌段共聚物【Zhang,X.Q.;Yang,H.;Liu,Q.W.;Zheng,Y.;Xie,H. F.;Wang,Z;Cheng,R.S.Synthesis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Biodegradable Triblock Copolymers Based on Bacterial Poly[(R)-3-hydroxybutyrate]by Atom Transfer Radical Polymerization J.Polym.Sci.:Part A:Polym.Chem.2005,43:4857-4869】, 该合成工艺也较复杂;第四种是利用酯交换反应合成聚羟基脂肪酸酯嵌段共聚物, Impallomeni,G.等以一水4-甲苯磺酸钠为催化剂,在溶剂甲苯/二氯乙烷(3∶1)中,使 聚(3-羟基丁酸)和聚(ε-己内酯)(PCL)之间发生酯交换反应,合成得了PHB-b-PCL 嵌段共聚物【Impallomeni,G.;Giuffrida,M.;Barbuzzi,T.;Musumarra,G.; Ballistreri,A. Acid Catalyzed Transesterification as a Route to Poly(3-hydroxybutyrate-co-ε-caprolactone)Copolymers from Their Homopolymers Biomacromolecules 2002,3(4):835-840】,该方法所得产物不纯,共聚物中聚(3-羟基 丁酸)和聚(ε-己内酯)难以除去;第五种是利用羟基引发内交酯开环聚合的方法合成 聚羟基脂肪酸酯嵌段共聚物,Reeve,M.S.等用甲醇对聚(3-羟基丁酸)进行醇解制得两 端均为一端为羟端基、另一端为甲氧基的低分子量的聚(3-羟基丁酸),然后将羟基转化 为三乙基铝,得到大分子引发剂,最后用其引发丙交酯或ε-己内酯(ε-CL)进行开环聚 合反应,合成得PHB-PLA或PHB-PCL的两嵌段共聚物【Reeve,M.S.;McCarthy,S.P.; Gross,R.A.Prepar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R)-Poly(β-hydroxybutyrate)-Poly(ε-caprolactone)and(R)-Poly(β -hydroxybutyrate)-Poly(actide)Degradable Diblock Copolymer Macromolecules 1993, 26:888-894.Dai,S.;Li,Z.Enzymatic Preparation of Novel Thermoplasic di-Block Copolyesters Containing Poly[(R)-3-hydroxybutyrate]and Poly(ε-Caprolactone) Blocks via Ring-Opening Polymerization Biomacromolecules 2008,9,1883-1893】,该 方法所得嵌段共聚物的分子量和嵌段长度可控。上述方法嵌段共聚物的制备均在溶剂中进 行,且溶剂均有毒。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华大学,未经东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20740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