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油茶蒲提取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有效
| 申请号: | 200810207353.3 | 申请日: | 2008-12-19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44948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6-23 |
| 发明(设计)人: | 沈建福;陈秋平;吴晓琴;姜天甲;王徐卿;康海权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大学 |
| 主分类号: | A61K36/82 | 分类号: | A61K36/82;A61K8/97;A61P35/00;A61P39/06;A61Q17/04;A61K131/00 |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1100 | 代理人: | 徐迅;张睿 |
| 地址: | 310029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油茶 提取物 及其 制备 方法 用途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植物提取物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从油茶果实的果壳中提取的有 效部位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背景技术
油茶(Camellia oleifera Abel)是山茶科(Theaceae)山茶属(Camellia) 木本植物,是我国特有的油料树种,主要分布在我国的江西、湖南、浙江、广 西、广东、福建、贵州等地。油茶按花的颜色不同可分为白花油茶、红花油茶 和黄花油茶,种植最广的为白花茶油,其中以普通油茶分布最广。山茶油含有 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有很高的营养价值,被誉为东方的橄榄油。目前中国油 茶种植面积正逐年增加,油茶籽的产量也在逐步增长。
油茶蒲又称茶包,为油茶果的外壳,约占油茶果总重量的2/3,是油茶生 产的废弃物,每年产量约有170多万吨。在油茶产区,油茶蒲或作为燃料或被 丢弃,利用率极低[中国油脂,1996,21(4):39-42]。有关油茶蒲的研究,有 文献报道利用油茶蒲生产碳酸钾和焦磷酸钾,对它的深入研究利用未见报道。 可见对油茶蒲的开发和利用对振兴油茶产业,增加油茶的附加值,实现油茶副 产物的综合利用,具有深远的意义。
脂肪酸合酶(Fatty Acid Synthase,FAS),是催化乙酰辅酶A和丙二酰 辅酶A合成内源性长链脂肪酸的关键酶,研究表明它是治疗肥胖和癌症的潜在 靶点,关于它的研究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它的抑制剂因其潜在的减肥与抗 癌功效更成为研究中的热点。浅蓝菌素(Cerulenin)是最早被发现的FAS抑 制剂,但是它化学结构不稳定,有一定毒性,严重限制了其应用范围,Kuhajda 等模拟浅蓝菌素的抑制机制,合成及筛选出了化学结构较为稳定的FAS抑制剂 C75。随着人们对天然产物的青睐,人们越来越希望从天然产物中寻找高效脂 肪酸合酶抑制剂。
本领域迫切需要提供更多的来源于天然植物的活性物质,如高效FAS抑制 剂,尤其是来自于目前被大量丢弃的天然原料的活性物质。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油茶蒲提取物。
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是提供所述油茶蒲提取物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第三个目的是提供所述油茶蒲提取物的用途。
本发明的第四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含有所述油茶蒲提取物的组合物。
在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油茶蒲提取物,以提取物总量计,所述 提取物中含有5-70w/w%总黄酮(以芦丁计);所述油茶蒲是山茶科(Theaceae) 山茶属(Camellia L)木本植物油茶的果实的果壳。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油茶蒲提取物在285nm和236nm处有两个紫外吸收峰。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的提取物是经醇-水溶剂提取的物质,所述的醇选自 甲醇或乙醇;更佳地,所述的提取物是经醇浓度为0-100v/v%的醇-水溶剂提取 的物质,所述的醇选自甲醇或乙醇。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的油茶蒲提取物通过如下步骤获得:
(1)将油茶蒲和醇-水溶剂混合,用选自下述的一种或多种方式提取得到油 茶蒲提取物;浸提、热回流提取、逆流提取、超声波提取、或微波辐射提取。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的浸提条件为:提取温度为20-100℃,提取时间0.1 -5小时,料液比W/V:1∶3-30;所述的微波辐射提取的条件为:微波辐射功率 为100-6000W,辐射时间为20秒-5小时(更佳地,2min-1h),料液比为1∶3 -1∶30(W/V);所述的超声波提取的条件为:料液比1∶3-1∶30(W/V),超声 波功率50-5000W,超声波作用时间12-180分钟。
在另一优选例中,在步骤(1)后还包括下述步骤:
(2)分离纯化;所述的分离纯化选自柱层析、或膜分离。
在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如上所述的油茶蒲提取物的制备方法,所 述的方法包括步骤:
(1)将油茶蒲和醇-水溶剂混合,用选自下述的一种或多种方式提取得到油 茶蒲提取物;浸提、热回流提取、逆流提取、超声波提取、或微波辐射提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大学,未经浙江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20735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