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箱体式折叠自行车有效
申请号: | 200810203956.6 | 申请日: | 2009-02-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50696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6-10 |
发明(设计)人: | 沈林勇;徐天皓;陈勇;章亚男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大学 |
主分类号: | B62K15/00 | 分类号: | B62K15/00;B62J9/00 |
代理公司: | 上海上大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何文欣 |
地址: | 200444***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箱体 折叠 自行车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折叠式自行车,特别是一种箱体式折叠自行车。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日益加快,对于一种便捷的交通工具的需要也日益迫切。以公共交通(如公共汽车和地铁)为主,可折叠自行车为辅的交通工具将是城市交通的发展方向。
根据《轨道交通乘客守则》规定,乘客携带的物品重量不得超过20千克,长、宽、高之和不得超过1.8米,体积不得大于0.15立方米,传统的折叠自行车正好符合相关规定,可以进入车厢。不过,地铁运营部门表示,此类物品容易影响到其他乘客。
根据某媒体统计,某早晨高峰时段内,先后有11辆折叠自行车进入车厢,其中只有一辆车被套上了塑料包装。虽然携带自行车进车厢的人占乘客比例不大,但大部分车子是“赤裸裸”地进车厢。
对于目前折叠自行车“不穿衣”的情况,地铁运营部门表示,《轨道交通乘客守则》虽然允许折叠自行车进入车厢,但也增加了“不得影响其他乘客乘车”的内容,“如果对车厢内的其他乘客产生影响,那么我们也有可能将惹事的自行车‘请’出车厢”。
目前市场上已有很多类型的可折叠自行车。现有的折叠车较普通自行车体积略小,典型的折叠自行车是将普通自行车的三角结构车架简化,使前轮、前叉、把手通过一根连杆与鞍座部分连接,并通过一种折叠——锁紧机构使连杆可以在当中翻折,从而达到折叠的功能。但目前的这些自行车折叠后都存在一些问题,如外形不紧凑、车轮、踏板和把手大多都暴露在外面等,这些暴露在外的部件既给携带者带来不便,又有可能在拥挤的公共场所对他人造成一定的影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已有折叠自行车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箱体式折叠自行车。折叠后车轮和绝大多数的部件都隐藏在箱体内,自行车外形成为一个较大的旅行箱,可供一个人单手拖带。且折叠简便,前、后轮的折叠一步完成。
该自行车具有两种工作状态:第一形态为自行车使用状态,见图1和图2,外观类似现有的普通坐式自行车,只是车体上附带箱体,但绝不会影响骑行。通过安装在前车架竖杆1、前车架横杆2、中轴3、中车架4、后车架5上的锁紧装置,保证车体的稳步运行。第二种形态为折叠成箱体形式,见图3和图4,方便携带。通过解开第一形态下的锁紧装置,纵向翻转前箱体6,通过一组轮系传动的折叠机构,自行车的前车架竖杆1、前车架横杆2和后车架5将带着前、后车轮自动旋转并合并,最终形成最紧凑形态,随着前、后箱体6、7的合并,自行车形成箱体形式,见图4。折叠后的自行车,外形犹如一个手提箱,底部装有拖轮8,拖动方便。
为了达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一种箱体式折叠自行车,包括一个带前叉和前车轮的前车架竖杆、一个前车架横杆、一个带传动系统的中轴、一个中车架和一个带后车轮的后车架5,其特征在于:
1)有外形对称、尺寸相同的前、后箱体对合而与所述中轴转动连接;
2)所述前车架竖杆和前车架横杆安装在所述前箱体内侧;而所述中车架和后车架安装在后箱体7的内侧;
3)所述前车架竖杆与所述前车架横杆的前端活动连接;
4)所述前车架横杆与中轴旋转连接;
5)所述中车架与中轴固定连接,其上端活动连接鞍座;
6)所述后车架与中轴旋转连接。
在上述箱体式折叠自行车中,所述前箱体与前车架横杆、后箱体与中车架固联。
在上述箱体式折叠自行车中,所述前车架竖杆与前车架横杆的活动连接结构是:前车架竖杆外侧垂直固定连接一根横梁,该横梁空套在前车架横杆前端的孔中;在折叠和展开过程中,横梁可以在此孔内平动或转动,进而实现前车轮的平移;当前车架竖杆旋转到完全展开位置时,该横梁上有两个紧定螺钉锁紧前车架竖杆相对于前车架横杆的位置。
在上述箱体式折叠自行车中,所述前车架横杆与后车架空套在中轴上,实现旋转连接。
在上述箱体式折叠自行车中,所述前车架竖杆、前车架横杆、后车架之间安装一套传动轮系机构,通过前车架横杆到齿轮,再到前车架竖杆,以及从前车架横杆到钢丝绳轮,再到后车架的两条传动路线,使以前车架竖杆、前车架横杆以及后车架的折叠旋转运动相互关联。
在上述箱体式折叠自行车中,所述中车架与中轴通过螺钉固定连接。
在上述箱体式折叠自行车中,所述中车架内有一套锁紧机构、在拔出、插入鞍座的过程中,通过滑块的上下移动,可以在折叠前、后锁紧或松开前车架横杆、中车架和后车架之间的相对位置,从而使车架定型或解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大学,未经上海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20395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