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蓝莓菊花胶囊及其制备方法无效
| 申请号: | 200810201679.5 | 申请日: | 2008-10-24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85770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3-18 |
| 发明(设计)人: | 屠丽娟;张健;杨雪连;吴春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应用技术学院 |
| 主分类号: | A61K36/45 | 分类号: | A61K36/45;A61K9/48;A61P1/14;A61P27/02;A61K31/375 |
| 代理公司: | 上海申汇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吴宝根 |
| 地址: | 200235***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蓝莓 菊花 胶囊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保健品及其制备方法,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以蓝莓和菊花为主要活性组分的胶囊剂保健品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蓝莓中富含水果中常见的多种营养成分,以及花色素苷、类黄酮等抗氧化剂和细菌生长抑制剂,属高氨基酸、高锌、高铁、高铜、高维生素的果品,具有良好的营养保健作用,包括增强视力、消除眼睛疲劳、防止脑神经老化、抗癌、软化血管、增强人体免疫等,其营养价值远高于苹果、葡萄、橘子等水果,堪称“世界水果之王”,是近几年世界发展最为迅速的集营养与保健于一身的第三代果树,风靡当今欧美日等国家和地区。蓝莓果实不仅营养价值高,含有大量对人类健康有益的物质,包括抗氧化物(VA、VC、VE),靴酸(VB)、抗菌成分和丰富的食用纤维等,概况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保健作用:(1)蓝莓果实的VMA(花色苷色素)对眼睛有良好的保健作用,能够减轻眼的疲劳及提高夜间视力。(2)具有保护毛细血管及抗氧化的作用。(3)延缓脑神经衰老,增强记忆力。(4)具有良好的消除体内炎症的作用,尤其对尿路感染、慢性肾炎的作用最为显著。(5)具有抗癌作用。
菊花中含有丰富的叶黄素。服用叶黄素对视疲劳有缓解作用,视力疲劳是因为辐射会造成大量自由基的形成,叶黄素会去除自由基,但在同时意发生叶黄素密度会降低,不补充会造成眼疾。通过补充晶壮体内叶黄素含量,增加眼睛的营养,改善眼睛疾病的症状,如眼胀、眼痛、干涩、眼睛流泪、畏光等等。
蓝莓中含有的花色苷和菊花中含有的叶黄素对眼疲劳有缓解作用,这两种天然色素结合的产品在市场上尚未出现过。目前,国内以蓝莓果通过真空冷冻干燥的方法制成散剂为多,菊花粉则以直接粉碎为主。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以天然物质蓝莓和菊花为主要原料,利用微胶囊化方法制成的保健品胶囊,本产品蓝莓菊花胶囊富含补充眼睛所需要的花色苷,叶黄素,VC等物质。
本发明技术方案:蓝莓菊花胶囊,由下列组分组成(质量百分比):
蓝莓粉 15-30%
菊花粉 25-35%
维生素C 2-5%
淀粉 35-50%
将组分粉末混合,装入硬胶囊的空囊体内,盖上胶囊囊帽,得到所述蓝莓菊花胶囊。
所述蓝莓菊花胶囊的制备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a.制备菊花粉
选取菊花经清洗后,添加0.4%-0.6%柠檬酸进行护色,80-90℃,每次浸提20-30min,浸提两次,过滤后,用旋转蒸发器将浸提液浓缩到固形物含量为质量百分比50%-60%,选用质量分数为5%-10%β-环糊精添加到菊花浸提浓缩液中,喷雾干燥,进口温度为120-130℃,出口温度为80-90℃,进料速度为15-20ml/min,菊花粉冷却备用;
b.制备蓝莓粉
以蓝莓为原料,除去腐烂的果实,将果实清洗后,进行破碎处理,添加0.4%-0.6%柠檬酸和0.05-0.06%VC进行护色,将护色后的果实,用打浆机打碎后,加入0.4-0.5%的果胶酶,以酶解时间85-95min,酶解温度为40-50℃为条件在恒温水浴锅中酶解,过滤后,用旋转蒸发器将浸提液浓缩到固形物含量为质量百分比20%-30%,选用质量分数为15%-20%麦芽糊精添加到浓缩液中,喷雾干燥,进口温度为110-120℃,出口温度为80-90℃,进料速度为15-20ml/min,蓝莓粉冷却备用;
c.配制胶囊
蓝莓粉 15-30%
菊花粉 25-35%
维生素C 2-5%
淀粉 35-50%
按照上述配方将各组分粉末混合,装入硬胶囊的空囊体内,盖上胶囊囊帽,得到所述蓝莓菊花胶囊。胶囊每粒质量为0.80±0.01g克,蓝莓粉含量为0.12~0.24克,菊花粉的含量为0.20~0.28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应用技术学院,未经上海应用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20167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