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红外探测器及其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810201307.2 | 申请日: | 2008-10-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45215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6-03 |
发明(设计)人: | 康晓旭;姜利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集成电路研发中心有限公司;浙江大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81B7/02 | 分类号: | B81B7/02;G01J5/10;B81C1/00 |
代理公司: | 上海思微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 代理人: | 郑 玮 |
地址: | 201203上海市张江高科***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红外探测器 及其 制造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红外探测器的制造工艺,且特别涉及一种用于红外线探测器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微电子机械系统(MEMS)技术具有微小、智能、可执行、可集成、工艺兼容性好、成本低等诸多优点,故其已开始广泛应用在包括红外探测技术领域的诸多领域。红外探测器是红外探测技术领域中应用非常广泛的一种MEMS产品,它利用敏感材料探测层(通常为非晶硅或氧化机)吸收红外线且将其转化成电信号,据此来实现热成像功能。
红外探测器工艺一般与CMOS工艺兼容性比较差,故而早期很难实现大规模的生产。近年来由于MEMS产品的市场需求逐渐扩大,CMOS-MEMS的概念逐渐被人提出。CMOS-MEMS是利用CMOS技术制作外围读取及信号处理电路,然后在CMOS电路上面制作传感器及微机械系统的结构,而工艺兼容性问题始终是困扰CMOS-MEMS技术的关键。
以非制冷式红外探测器为例,其单元结构中广泛使用金属反射层结构。在CMOS读出电路制备结束后,通过淀积金属并光刻、刻蚀形成金属反射层图形。然而形成金属反射层图形后,其表面不再是平坦的,平坦化问题会积累到后续工艺中,因而给后续工艺带来很多问题,如光刻曝光深度等,并最终影响其产品性能、可靠性和成品率。
因此,如何提供一种红外探测器及其制造方法,解决其MEMS工艺表面平坦化问题,并大幅度提高产品成品率和可靠性,已成为业界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出一种红外探测器,其金属反射层上沉积有平坦化的介质层,能够实现红外探测器的平坦,以利于后续工艺的进行。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发明提出一种红外探测器,在其硅衬底上依次沉积有金属反射层、介质层、牺牲层、释放保护层、敏感材料探测层和金属电极。金属反射层具有金属反射图案。介质层的高度与金属反射层的高度一致。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该介质层的材料为二氧化硅、氮氧化硅、氮化硅和碳化硅或非化学计量比的二氧化硅、氮氧化硅、氮化硅和碳化硅,或者掺有硼、磷、碳或氟等杂质元素的上述材料。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该敏感材料探测层和该金属电极被释放保护层所包围,用以保护该敏感材料探测层和该金属电极。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该敏感材料探测层的材料为非晶硅或氧化钒。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该金属电极为钛电极、钽电极、上下层叠的氮化钛和钛电极或上下层叠的钽和氮化钽电极。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还提出上述红外探测器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硅衬底上形成金属反射层并实现其图形化;在金属反射层上形成介质层,并实现其平坦化;刻蚀介质并停在金属层上表面,确定介质层的高度与金属反射层的高度一致;沉积牺牲层;以及制作微桥红外吸收结构。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在该金属反射层上形成该介质层时,采用了化学气相淀积工艺将该介质层淀积在该金属反射层上。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在该金属反射层上形成该介质层后,采用化学机械抛光工艺或者旋涂玻璃的工艺,实现该介质层的平坦化。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在实现该介质的平坦化后,采用干法刻蚀的终点检测来刻蚀介质并停到该金属反射层的表面,以确定该介质层的高度与该金属反射层的高度一致。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解决了MEMS工艺表面平坦化问题;防止了金属反射层之间的短路,大幅度提高产品成品率和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所示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红外探测器的剖面图;
图2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红外探测器的制造方法流程图;
图3显示了完成步骤S20后红外探测器的剖视图;
图4显示了完成步骤S22后红外探测器的剖视图,;
图5显示了完成步骤S24后红外探测器的剖视图;
图6显示了完成步骤S26后红外探测器的剖视图;
图7显示了完成步骤S26后红外探测器的剖视图;
图8为图2中步骤S28的操作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了解本发明的技术内容,特举具体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说明如下。
请参看图1,图1所示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红外探测器的剖面图。本实施例提出一种红外探测器,其可以用于电力网络的安全检测、森林火警的探测以及人体温度的探测等场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集成电路研发中心有限公司;浙江大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上海集成电路研发中心有限公司;浙江大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20130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