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无动力驱动制冷减振器无效
申请号: | 200810201015.9 | 申请日: | 2008-10-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07165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4-15 |
发明(设计)人: | 朱洪纲 | 申请(专利权)人: | 朱洪纲 |
主分类号: | B60G13/14 | 分类号: | B60G13/14;B60H1/32;B60G15/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0000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动力 驱动 制冷 减振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汽车零部件,尤其是汽车减振器,属于汽车制造领域。
背景技术
公知的汽车减振器是汽车的弹簧悬挂系统重要的零部件。通过减振器工作介质的液压油阻尼作用吸收汽车上下振动的能量,实现在行驶中减少汽车振动强度的目的,但是在行驶中减少汽车振动强度的目的时候不能将汽车上下振动的能量转换为可以制冷的能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一种无动力驱动制冷减振器,外部连接结构:吊耳和活塞杆螺纹端分别与弹簧悬挂系统和车架相连。内部结构(见图1):蓄油缸和工作缸组成蓄油区,设置了浮动活塞、中端盖和弹簧与蓄油缸和工作缸同轴安装,中端盖设置有第五阻尼孔、第五阀门,浮动活塞上下两端设置了不同的弹簧A、弹簧B,浮动活塞、弹簧和工作缸、中端盖、第一接头、第一阀门、组成低压制冷气室,低压制冷气室一端设置了第一接头、第一单向阀和汽车空调器系统中的压缩机低压端接头实行连接,使得本发明和汽车空调器系统中的压缩机实行并联连接,中端盖、工作缸、下端盖、第二接头、第二阀门组成高压制冷气室,高压制冷气室一端设置了第二接头、第二单向阀和汽车空调器系统中的压缩机高压端接头实行连接,其余上端盖密封组件、防尘罩、活塞、活塞杆、吊耳、第一、第二、第三、第四阀门,第一、第二、第三、第四阻尼孔顺序连接。蓄油区、有杆腔和无杆腔内充满液压油作为工作介质,制冷剂作为第二种工作介质充入高、低制冷气室,单向阀的压力按照汽车空调系统中的压缩机的压力设定,第一单向阀的顶开压力设置为0.1-0.5Mpa,第二单向阀的顶开压力设置为1.5-2.5Mpa,第五阀门(32)顶开压力设置为0.7-1.5Mpa,使用冷冻油润滑。由于设置了第一单向阀、第二单向阀、对汽车空调系统的起到隔离的作用,不会影响原来的空调性能。
发明内容的工作原理是:汽车在公路上行使,因为道路的不平整性导致汽车行驶中的上下振动,引起本发明工作缸内活塞上下运动:
(一)由于汽车的上下振动,当带动活塞压缩下行时(见图1),活塞的下部的无杆腔体积缩小,液压油受压,压强增大,压迫第一阀门关闭第一阻尼孔,形成减振。由于活塞下行,有杆腔空间体积增大,压强减小,无杆腔的液压油通过第二阻尼孔,顶开第二阀门进入有杆腔。当有泄漏时,蓄油区液压油的压强大于第四阀门,通过第四阻尼孔进入有杆腔,进行补油。由于活塞压缩下行,浮动活塞压缩弹簧A下行,低压制冷气室空间缩小,低压制冷气体受压关闭第一单向阀顶开中端盖的第五阀门,第五阀门(32)顶开压力设置为0.7-1.5Mpa,通过第五阻尼孔进入高制冷气室并储存,连续的压缩制冷气体进入高制冷气室,制冷气体受压顶开第二单向阀,进入汽车空调系统的压缩机高压端,接着通向汽车空调器系统中冷凝器,冷凝器的冷却作用,使制冷剂形成液态,进入汽车空调系统中的储液罐,储液罐经管道进入蒸发器蒸发制冷,向汽车空调系统提供制冷能量无动力驱动,此时可以关闭驱动汽车空调压缩机的发动机驱动动力,达到节能的目的。
(二)由于汽车的上下振动,当带动活塞伸张上行时,有杆腔的液压油受压,压强增大,形成减振,有杆腔的液压油通过第一阻尼顶开第一阀门进入无杆腔,而无杆腔的空间体积增大,压强减小,有杆腔的一部分液压油压通过第三阻尼孔,打开第三阀门,进入蓄油区,浮动活塞在弹簧A推动下上行并压缩弹簧B,低压制冷气室压强减小,汽车空调器系统中蒸发器的低压端接头的低压制冷气体顶开第一单向阀打开,进入低压制冷气室,等待下一个周期活塞下行的到来,周而复始,交替进行。
附图说明
示意图1中,下端盖(1)、O形密封圈(2)、高压制冷气室(3)、第二接头(4)、第二单向阀(5)、无杆腔(6)、焊接密封a(7)、蓄油缸(8)、工作缸(9)、蓄油区(10)、浮动活塞(11)、第一阀门(12)、第一阻尼孔(13)、第二阀门(14)、有杆腔(15)、第四阀门(16)、第三阻尼孔(17)、防尘罩(18)、密封组件(19)、第三阀门(20)、第四阻尼孔(21)、上端盖(22)、活塞杆(23)、活塞(24)、第二阻尼孔(25)、调整垫片(26)、低压制冷气室(27)、第一单向阀(28)、弹簧A(11)、弹簧B(28B)、第一接头(29)、第五阻尼孔(30)、中端盖(31)、第五阀门(32)、吊耳(33)。
示意图2是无动力驱动制冷减振器和汽车空调器系统的连接状态,压缩机高压端接头(34)、压缩机低压端接头(35)、压缩机(36)、振动转换为制冷的减振器(37)、蒸发器接头(38)、蒸发器(39)、冷凝器接头(40)、冷凝器(41)、储液罐(42)、制冷气管(4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朱洪纲,未经朱洪纲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20101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楼层废水二次利用装置
- 下一篇:一种聚氯乙烯合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