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提高风力发电机桨叶使用寿命的方法无效
| 申请号: | 200810198550.3 | 申请日: | 2008-09-09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63405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2-11 |
| 发明(设计)人: | 杨松 | 申请(专利权)人: | 众业达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03D7/04 | 分类号: | F03D7/04 |
| 代理公司: | 汕头市高科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丁楚浩 |
| 地址: | 515041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提高 风力发电机 桨叶 使用寿命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一种风力发电机的自动控制,涉及风力发电机其桨叶 桨距角的调节方法,更具体地,是一种在发电过程中,当风速超过额 定风速以上时,对由传统变桨距控制方法获得的桨距角进一步进行调 节,通过调节各桨距角,从而可使各桨叶的扭矩取得平衡,达到改善 桨叶受力状态的方法。
背景技术
风力发电作为绿色能源,目前正在全世界推广。国内新建风场和 设备制造均发展迅速,风力发电单机功率进一步增大。
风力发电的运行成本主要在于投资折旧和维护费用,因此运营中 降低维护费用显得尤为重要。
桨叶为风能吸收的首要部件,由于风场均设置在风力资源较好的 地方,常年风力较大,风速一般介于5m/s-20m/s之间,沿海地带风 速可能达到25m/s或更高,且风力频繁波动,因此桨叶长期运行在复 杂应力的工况下。
根据空气动力学理论,改变桨叶桨距角(迎风角)即可改变风对 于桨叶的作用力,因此目前风力发电机在额定风速以上工作状况时都 采取桨叶桨距角调节方案,即根据风速大小和目标发电量来调节桨距 角,改变桨叶风能的吸收量,从而改变了发电机发电量。
例如,中国发明专利申请200710041115.5便公开了一种风力机 的控制方法,当风速在切入风速和额定风速之间变化时,采用变速控 制,追踪最佳功率曲线,以获得最大功率;当风速在额定风速和切出 风速之间变化时,采用变桨距控制,通过调节桨叶桨距角,以降低桨 叶转矩的剧烈变化,减少部件的机械应力,并保持额定功率不变。
桨叶为玻璃钢制品,在实际应用当中,虽然风力发电机已经采用 桨距角调节结构,改善了桨叶在额定风速以上的非正常受力情况,也 基本保障了发电功率的稳定性,但是在桨叶旋转一周的扫风面上采用 统一的桨距角会造成各桨叶在旋转过程中由于所处高度不同会出现 因风速差异而导致各桨叶间应力反复变化和轮毂上三个叶片扭矩的 不平衡,尤其反复的应力变化容易使桨叶因加速疲劳而导致提前损 坏。
以1.5MW的风力发电机为例,其中心高度一般在70m左右,叶片 旋转速度介于15-25r/min之间,叶片长度30-40m,桨叶在整个扫风 面上叶尖高度差值将达到60-80m,扫风面的高度差异将会有2-5m/s 的风速差异,因此叶片将会在整个扫风面上承受着不同的应力,不断 经受着旋转过程中因扫风高度差异而带来周期受力变化,而这种周期 性、往复性的应力变化将会使玻璃钢桨叶加速疲劳从而导致提前损 坏。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提高风力发电机桨叶使用寿命的方法,在 风力发电机运行时,每片桨叶都以一定的桨距角在整个圆周上进 行旋转,每片桨叶均在扫风面上承受风力带来的应力,本发明目 的在于改善桨叶在整个旋转扫风面上受力均匀性的方法,能够克 服桨叶不断在经受着旋转过程中因风速差异将会出现周期性的 受力变化而使桨叶加速疲劳并导致提前损坏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由下列方案实现:
一种提高风力发电机桨叶使用寿命的方法,包括当风速在切 入风速和额定风速之间变化时,采用变速控制,追踪最佳功率曲 线,以获得最大功率的步骤;当风速在额定风速和切出风速之间 变化时,采用变桨距控制,通过调节桨叶桨距角,控制桨叶承受 应力,并保持发电系统额定功率不变的步骤;其特点是,在变桨 距控制的步骤中,还通过不断对各桨叶的旋转角度进行测取,依 据各桨叶的实时位置,调节各桨叶的桨距角,以使各桨叶的扭矩 保持平衡。
上述方案在变桨距控制的步骤中,各桨叶桨距角进行调整可 以有各种各样的方法。可以依据桨叶固有CP曲线特性的桨角表 格作为依据进行调节,也可以依据各桨叶所处的位置以及包含高 度差引起的风速不平衡因素在内的参数进行计算,根据计算结果 进行调节,还可以采用其他方式进行调节,都可以达到随着桨叶 旋转角度改变而改变桨叶桨距角而实现受力均匀的目的。
更进一步地,发明提供了下列两种具体改善桨叶在整个旋转 扫风面上受力均匀性的调节方法,可以从这两个具体的实施方案 中了解到不同调节方法其各自的特点。
在本发明的第一个具体的实施方式中,它采取持续测量各个 桨叶在整个旋转扫风面上的实时旋转位置,并依据桨叶固有CP 特性在这些旋转位置上调用桨角系数,对原有系统的桨距角进行 修正,从而使各桨叶在整个扫风面的应力稳定,较大地消除了周 期性应力变化的影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众业达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众业达电气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9855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无团聚纳米镍颗粒的制备方法及设备
- 下一篇:铁路车辆制动管组成测量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