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混合动力汽车的刹车真空助力系统及刹车真空助力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810188193.2 | 申请日: | 2008-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67580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7-07 |
发明(设计)人: | 罗文杰;徐循进;祖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T13/52 | 分类号: | B60T13/52;B60T17/22 |
代理公司: | 北京润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3 | 代理人: | 王凤桐;徐娴 |
地址: | 518118广东省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混合 动力 汽车 刹车 真空 助力 系统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刹车助力系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混合动力汽车的刹车真空 助力系统及刹车真空助力方法。
背景技术
由于人们对环境保护以及能源有效合理利用的日益重视,具有高效、节 能、环保车型的油电混合式混合动力汽车因具有电动车的低排放和传统内燃 机汽车的高比能量的优点,已成为汽车行业的发展趋势。
现有的混合动力汽车基本上都配有刹车助力,尤其是采用真空助力装置 的刹车控制系统的使用非常普及。现有的混合动力汽车的刹车真空助力系统 主要由控制器通过控制回路控制真空泵抽真空,进而控制真空助力器产生助 力,以此实现刹车助力。然而,在异常情况、如控制回路失效的情况下却无 法对刹车助力进行控制,由此无法完全实现混合动力汽车刹车真空助力系统 的可靠性和有效性,无法最大限度的保证行车人的安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保证在异常情况、如控制回路失效的情况 下仍然能够有效地对刹车助力进行控制,最大限度地保证行车人的安全的用 于混合动力汽车的刹车真空助力系统及刹车真空助力方法。
本发明提供的用于混合动力汽车的刹车真空助力系统包括主控制器、控 制回路、真空泵和真空罐,所述主控制器通过控制回路与真空泵电连接,所 述主控制器用于通过控制回路控制真空泵,所述真空泵的进气歧管与真空罐 连通,该系统还包括发动机,所述主控制器与发动机电连接,发动机的进气 歧管与真空罐连通,所述主控制器还用于确定所述控制回路是否处于异常状 态,当确定所述控制回路处于异常状态时启动发动机。
本发明提供的用于混合动力汽车的刹车真空助力方法包括主控制器通 过控制回路控制与真空罐连通的真空泵,所述混合动力汽车的发动机的进气 歧管与真空罐连通,该方法还包括主控制器确定所述控制回路是否处于异常 状态,当确定所述控制回路处于异常状态时启动发动机。
本发明提供的用于混合动力汽车的刹车真空助力系统和刹车真空助力 方法在混合动力汽车的控制回路出现异常而导致对真空泵的控制失效的情 况下能够启动与真空罐连通的发动机,通过发动机工作产生的真空度使真空 助力器在制动过程中产生助力,能够满足制动助力的要求,保证混合动力汽 车刹车助力的有效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用于混合动力汽车的刹车真空助力系统的结构图;
图2为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的用于混合动力汽车的刹车真空助力 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提供的用于混合动力汽车的刹车真空助力系统 和刹车真空助力方法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本发明提供的用于混合动力汽车的刹车真空助力系统包括主控制器12、 控制回路、真空泵6和真空罐7,所述主控制器12通过控制回路与真空泵6 连通,用于通过控制回路控制真空泵6,所述真空泵6的进气歧管与真空罐 7连通,该系统还包括发动机21,所述主控制器12与发动机21电连接,发 动机21的进气歧管与真空罐7连通,所述主控制器12还用于确定所述控制 回路是否处于异常状态,当确定所述控制回路处于异常状态时启动发动机 21。
如图1所示,真空助力器3的真空伺服气室后腔经由控制阀与刹车踏板 形成连杆机构,用于为刹车踏板提供助力,真空助力器3的真空伺服气室前 腔经由真空管路连通至真空罐7,真空罐7经由真空管路连通至真空泵6。 真空罐7上设置有真空压力传感器10,主控制器12还与真空压力传感器10 电连接,用于通过真空压力传感器10检测真空罐7中气压值的大小,进而 控制真空泵6开启和关闭,以此控制真空助力器为刹车踏板提供助力。通过 真空压力传感器10检测真空罐7中气压值的大小,进而控制真空泵6的开 闭,以控制真空助力器提供刹车助力的过程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
所述发动机21为任意可以将热能转换为机械能的发动机装置,例如可 以为汽油发动机、柴油发动机或其他燃料发动机。发动机21在混合动力汽 车处于纯电动工作模式时不工作,而在混合动力汽车处于混合动力工作模式 时参与驱动工作,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8819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可换向推行的折叠式童车
- 下一篇:清洗擦干一体化洗车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