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横向扩散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元件有效
申请号: | 200810185031.3 | 申请日: | 2008-12-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64153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6-30 |
发明(设计)人: | 陈柏安 | 申请(专利权)人: | 新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L29/78 | 分类号: | H01L29/78;H01L29/06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任默闻 |
地址: | 中国台湾新竹***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横向 扩散 金属 氧化物 半导体 元件 | ||
1.一种横向扩散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扩散金 属氧化物半导体元件包括:
一衬底;
具有一第一导电型的一深阱,位于所述衬底中;
具有一第二导电型的一阱,位于所述衬底中;
具有所述第一导电型的一源极区,位于所述阱中;
具有所述第一导电型的一漏极区,位于所述深阱中;
一沟道区,位于所述源极区与所述漏极区之间的部分所述阱中;
具有所述第二导电型的多个掺杂层,位于所述沟道区与所述漏极区之间 的所述深阱中,使形成多个耗尽区域,以提高所述深阱的耗尽程度,且邻近 所述漏极区的所述深阱相较于所述深阱的其他部分具有较高的耗尽程度;以 及
一栅极,位于所述漏极区以及所述源极区之间的所述衬底上并且覆盖所 述沟道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横向扩散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元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深阱中的耗尽区域的数目由邻近所述漏极区的所述深阱往邻近所述沟道 区的所述深阱递减。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横向扩散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元件,其特征在于, 每一所述掺杂层与所述衬底的上表面之间的垂直距离不同。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横向扩散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元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掺杂层的掺质浓度相同。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横向扩散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元件,其特征在于, 每一所述掺杂层包括多个掺杂区块。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横向扩散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元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衬底为具有所述第二导电型的衬底。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横向扩散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元件,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第一导电型为P型时,所述第二导电型为N型,当所述第一导电型为 N型时,所述第二导电型为P型。
8.一种横向扩散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扩散金 属氧化物半导体元件包括:
一衬底;
具有一第一导电型的一深阱,位于所述衬底中;
具有一第二导电型的一阱,位于所述衬底中;
具有所述第一导电型的一源极区,位于所述阱中;
具有所述第一导电型的一漏极区,位于所述深阱中;
一沟道区,位于所述源极区与所述漏极区之间的部分所述阱中;
具有所述第二导电型的至少一掺杂层,位于所述沟道区与所述漏极区之 间的所述深阱中,使形成至少一耗尽区域,以提高所述深阱的耗尽程度,且 邻近所述漏极区的所述至少一掺杂层具有较高的掺质浓度,使邻近所述漏极 区的所述深阱相较于所述深阱的其他部分具有较高的耗尽程度;以及
一栅极,位于所述漏极区以及所述源极区之间的所述衬底上并且覆盖所 述沟道区。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横向扩散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元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至少一掺杂层的掺质浓度由邻近所述漏极区的所述深阱往邻近所述沟道 区的所述深阱递减。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横向扩散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元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至少一掺杂层包括多个掺杂区块。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横向扩散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元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掺杂区块的掺质浓度随着其所在位置接近所述沟道区而下降。
12.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横向扩散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元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衬底为具有所述第二导电型的衬底。
13.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横向扩散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元件,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第一导电型为P型时,所述第二导电型为N型,当所述第一导电型为 N型时,所述第二导电型为P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新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新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85031.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热塑性弹性体组合物及复合成型体
- 下一篇:变形特性优良的钢管及其制造方法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