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预测早产风险的方法和试剂盒无效
| 申请号: | 200810177892.7 | 申请日: | 2008-10-17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09917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8-19 |
| 发明(设计)人: | R·科肯耶西;J·赖 | 申请(专利权)人: | 塞尔维马克二世有限责任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1N33/53 | 分类号: | G01N33/53;C12Q1/68 |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刘 健;付 磊 |
| 地址: | 美国密*** | 国省代码: | 美国;US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预测 早产 风险 方法 试剂盒 | ||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0001]本申请是涉及2007年10月18日提交的美国专利申请11/874,717的(非美国)国家专利申请。
背景技术
(1)技术领域
[0002]本发明总体上涉及妊娠期间早产风险增加的诊断。更具体地,本发明涉及用于预测早产宫颈软化的方法和试剂盒。
(2)相关技术的描述
[0003]早产,以及随后的早产婴儿分娩,一直是婴儿死亡和发病的主要原因,也是社会的沉重经济负担。妊娠期间子宫颈的早产软化导致早产宫颈扩张(开放)以及消失(减薄),并使得妊娠女性处于早产的高风险。目前没有用于预测宫颈早产扩张的诊断方法,因此,无法预测无症状孕妇中的早产高风险。
[0004]尽管在降低婴儿死亡率上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在对抗早产方面几乎没有什么进展。当前,早产是决定婴儿死亡率的主要因素。在北美,大约十分之一的妊娠女性并发有早产。例如,一项历时数年的多中心实验结果表明,婴儿过早地(即20到36周妊娠期)出生,占到新生儿的9.6%(Cooper等.Amer.J.Obstet.Gynecol.168:78,1993)。尽管有许多确定的早产原因,诸如感染以及多胎妊娠,然而对于许多患者而言原因是未知的。近几十年来,在开发精确预测和治疗早产的方法方面,几乎没什么进展。
[0005]早产婴儿消耗大量的卫生服务资源。据估计,每年早产婴儿的住院费用超过110亿美元。这些新生儿的短期花费是新生儿监护、父母在医院所耗费的时间、这些父母所需的社会工作者和保障人员、失去收入以及增加的车旅费。这些早产婴儿的长期花费与早产的下游效应有关,诸如长期的健康和发育问题、精神和身体障碍风险的增加,其可以影响孩子和父母的潜在收益。
[0006]早产与分娩的诊断已持续成为问题。目前,有两类早产评估,传统诊断以及生物标记。尽管每一种都具有其优点并且两者都在区分误诊早产方面相对较差。传统的诊断包括评价子宫收缩的频率、膜的状态、宫颈的扩张与消失以及孕龄。临床上流产被定义为进行性的子宫收缩、消失或者两者同时,伴有规律性的收缩导致在37周孕龄前生产。
[0007]宫颈的变化也是早产的传统指标。宫颈的变化包括宫颈管消失的降低以及扩张。当宫颈的长度小于1厘米并且扩张2厘米或更多,以及规律性的收缩发生时,诊断为早产。然而,Meta分析显示这些判据在预测早产上仅有50%的正确率。在30周孕龄前宫颈的长度小于1.5厘米被认为是早产的一个重要预报信号。然而,在30周后这种测量就是一个不可靠的预报信号。超过80%的宫颈消失也是一个强有力的预测因素。然而,收缩频率、规律性、持续时间以及所感知的痛苦水平的评估无法可靠地鉴别早产。
预测早产的生物标记
[0008]目前,有几种生物标记用于试图充分地预测早产以预防早产。那些生物标记包括胎儿纤连蛋白、唾液雌三醇、蜕膜蛋白以及内分泌/旁分泌标记。这些生物标记中有两种已被深入地研究过。已经对胎儿纤连蛋白(Terao,et al.5,650,394)以及唾液雌三醇进行了一些详细的研究,并且市场上可获得胎儿纤连蛋白。胎儿纤连蛋白测试(目前市场上称fFN)(Adeza Biomedical/RossProductsDivison Abbott Laboratories,Inc),是基于胎儿纤连蛋白(一种纤连蛋白的胎儿特异的糖蛋白形式)的检测的。目前的测试基于ELISA(酶联免疫斑点实验)技术。这种测试的原理是,在阴道分泌物中发现胎儿纤连蛋白量的增加是胎膜和胎盘组织接面的扰动的信号,并因此是临近分娩的信号。在有症状的孕妇中,这种测试在37周孕龄前(33)预测早产的有效性有限(58%的敏感度)。然而,这种测试对在测试一周内的分娩具有比较好的预测效果(34)。这种测试的另一个价值是其排除早产可能性的能力(85%特异性)(35)。因此,在无症状的孕妇(低早产风险)中,胎儿纤连蛋白测试的敏感性低,但在测试后预测早产的特异性高。
宫颈的生物力学特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塞尔维马克二世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塞尔维马克二世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7789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