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大功率低阻尼无振噪柱形发动机无效
申请号: | 200810176015.8 | 申请日: | 2008-11-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63758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6-24 |
发明(设计)人: | 刘革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革新 |
主分类号: | F02B75/40 | 分类号: | F02B75/40;F02B75/18;F02B75/2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14317湖南省***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大功率 阻尼 无振噪柱形 发动机 | ||
技术领域 大功率低阻尼无振噪柱形发动机,简称为柱形发动机,是具有如星形发动机功率密集的特点,同时又突破曲轴连杆机构式发动机技术瓶颈,活塞具有一定自由性的活塞式内燃发动机。一种高性能高效率的动力机械.
背景技术 内燃机发展到星形发动机,解决了多缸功率密集输出的问题,对曲轴连杆机构的缸陷仍然沿袭,以曲轴连杆机构作为主功率输出构件,活塞过于死捆绑,要承受侧压力来完成所有动作,容易磨损,在压缩过程,连杆始终以一个斜角来顶起活塞完成压缩动作,是个费力过程,要消耗较多的压缩功率,这种压缩功率消耗,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一种制约,影响更大功率的制造,影响加速性能,引起启动困难,表现为柴油机的加速性能明显逊色于汽油机,同时,这种机构作功运动时的振动始终难以完全消除,不仅有活塞的往复振动,还存在连杆大头端的左右摆动振动,振动问题突出.
发明内容 柱形发动机,是采用与曲轴连杆机构不同的,一种称作凸轮滑杆机构的构件来作为主功率输出构件,同时采用活塞的柱形分布,对置和方位消振,活塞的缸联,活塞的杆联,单缸倍增等新技术。
1 凸轮滑杆机构:凸轮,即通常所说的圆柱凸轮,滑杆,也就是通常说的滑块。滑块一端以连接杆连接活塞,滑块凸出拨叉轴,嵌在圆柱凸轮轴的螺纹滑槽中,圆柱凸轮轴旋转,带动拨轴滑块活塞作往复运动,同时,活塞又可通过拨叉轴推动圆柱凸轮轴作旋转运动。这样的结构,使活塞具有一定的自由性,在圆柱凸轮轴上安排一上一下两段螺纹,两端作圆滑连接,形成一个闭合,四冲程在两周内完成,还可以在不改变活塞行程的情况下,加大凸轮轴的半径一倍,安排上下四段螺纹,对应四个冲程动作,四冲程在一周内完成。有趣的是,无论是两周,还是一周来完成四冲程,把下行段斜率定为1,则上升段斜率为0.5,上升段对应压缩动作,可省下一半的压缩力。即使上升段斜率也为1,既不省力也不象曲轴连杆式那样费力,相对来说也是省了力。活塞在运动中不受侧压力,不发生受力磨擦,效益提高而使用寿命加长。能节省一半以上的压缩功率消耗,加速性能提高,硬性节能。这对增大缸径,增大主轴扭径,来提高功率输出,大有好处.
2 柱形布缸:凸轮滑杆机构还一个大的好处就是多缸可以沿凸轮轴外围圆柱布置,凸轮轴在加大半径一倍后,可在其外围八个方位,每位一缸,单节凸轮轴可置八缸。这样一来,使柱形发动机具有星形发动机的功率密度,满足大功率输出需要,两节凸轮轴就有十六缸,三节二十四缸...虽然缸数如此之多,但压缩阻碍小,较容易起动。
3 对置和方位消振:由于没有了连杆的摆动,只有活塞滑杆的往复运动,柱形发动机采用对置活塞,在两节凸轮连轴上的十六缸,使同一方位每两缸活塞呈对置状,运动方向相反,使其振动互为抵消,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静振,这就是对置消振。另外,如果,上下滑槽斜率值都为1,则采取分布消振,利用四个方位上的往返运动相抵性,实现整体消振,只须一节凸轮轴,使发动机的长度变短,这就是方位消振.
4 缸联:对置消振后,解决了振噪问题,可实现静噪,但每个缸单独配置,略显繁冗,为了简化,把每两个互为靠近的对置缸的缸体连接起来,做成连体气缸,侧置气门配气,即两活塞共一连缸,这样,两节凸轮轴上的十六个气缸,合并为八缸十六个活塞,省了十六个气缸盖和六套配气机构,使结构简化,减轻了发动机的重量。
5 杆联:为了增加气缸的密度,适应大的功率需求,在上述两节凸轮轴上的八缸十六塞的基础上,每个活塞的另一端可增置一缸,增缸的活塞与滑块另一端连接,这就是活塞的杆联,原来十六缸增至三十二缸,功率增大一倍输出,而仅增加极少的重量。
6 单缸倍增:为了进一步提升柱形发动机的功重比,增大功率输出,使实现杆联技术以后的柱形发动机的功率增加一倍,把原三十二个气缸的滑杆端也密闭成缸,让滑杆密封穿过缸盖,这样每个活塞的两端都是气缸,原单缸变为两个缸,三十二缸变成了六十四缸输出,这就是单缸倍增。两节凸轮轴,六十四缸的功率输出,这就是柱形发动机实现单缸倍增技术后惊人的功率密度。
具体实施方式:
11/2/20082:40:10 PM
1 拨叉的构成和润滑:拨叉作为主功率传递的载体,其工作情况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机器的正常使用。在工作过程中,往返过程都必须与滑槽保持紧密接触,否则易发生碰撞,产生噪声,影响工作。为此,采取往返工作分工的形势,在滑块的两端凸出两个拨叉,分别靠紧凸轮轴滑槽的两边,以保证往返过程两者之间接触的紧密性。另外,两者之间的磨擦也是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为了减小磨损,以滚动来代替滑动,在拨叉上套一滚圈,由滚圈紧贴滑槽两边滚动,中间有油路相通,注油保持润滑。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革新,未经刘革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7601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在半导体器件中制造垂直沟道晶体管的方法
- 下一篇:风扇框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