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SOI衬底的制造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0810173827.7 | 申请日: | 2008-10-29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25454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5-06 | 
| 发明(设计)人: | 掛端哲弥;栗城和贵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半导体能源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H01L21/20 | 分类号: | H01L21/20;H01L21/762;H01L21/84 |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秦 晨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soi 衬底 制造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SOI(Silicon on Insulator;绝缘体上硅)衬底的制 造方法以及利用该SOI衬底制造的半导体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开发出利用绝缘表面上存在有较薄的单晶半导体层的 SOI(Silicon on Insulator:绝缘体上硅)衬底来代替大块状硅片的集成 电路。通过使用SOI衬底,可以减小晶体管的漏极与衬底间的寄生电 容,为此SOI衬底因其可以提高半导体集成电路的性能而受到瞩目。
作为SOI衬底的制造方法之一,已知有智能切割(注册商标)法(例 如,参照专利文献1)。以下对利用智能切割法的SOI衬底的制造方法 的概要进行说明。首先,通过利用离子注入法对硅片进行氢离子注入, 以在距表面有预定的深度中形成离子注入层。接下来,中间夹着氧化 硅膜,将注入有氢离子的硅片与其它的硅片接合。之后,通过进行加 热处理,可以使该离子注入层成为解理面,注入有氢离子的硅片以薄 膜状剥离,并在与之接合的硅片上形成单晶硅层。智能切割法也有被 称为氢离子注入剥离法的情况。
此外,还提出有一种利用该种智能切割法将单晶硅层形成在由玻 璃形成的支撑衬底上的方法(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在专利文献2 中示出了一种贴合方法,其步骤如下:为了防止支撑衬底中的杂质扩 散到单晶硅层一侧,在单晶硅衬底或支撑衬底的一方的表面上设置氮 化硅膜,并将该氮化硅膜上形成的氧化硅膜用作贴合面来进行贴合。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申请公开2000-124092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申请公开2002-170942号公报
发明内容
与硅片相比,玻璃衬底可以实现大面积化且为廉价的衬底,所以 被主要用于液晶显示装置的制造。通过将玻璃衬底用作支撑衬底,可 以制造大面积且廉价的SOI衬底。另外,当使用如玻璃衬底等含有杂 质的衬底作为支撑衬底时,使用氮化硅膜或氮氧化硅膜(以下也记作「 氮化硅膜」)可以有效地防止支撑衬底中含有的杂质的扩散。
但是,当使用CVD法等形成氮化硅膜等时,由于形成的膜的表 面出现凹凸等原因,当将该氮化硅膜等用作接合层时,可能导致在进 行支撑衬底与单晶硅衬底的贴合时出现接合不良的情况。此外,当透 过表面有凹凸的氮化硅膜等对单晶硅衬底进行离子添加时,氮化硅膜 等的表面因凹凸部分而产生表面粗糙,所以在进行支撑衬底与单晶硅 衬底的贴合时出现接合不良的概率很高。其结果,在支撑衬底上获取 的单晶硅层有缺陷,即便使用该单晶硅层制造晶体管等的元件也有可 能不能得到具有充分的特性的晶体管等的元件。
据此,一般地,使用具有平坦性的氧化硅膜作为支撑衬底与单晶 硅衬底的贴合面,但在此种情况下,在形成氮化硅膜等之后必然地需 要形成氧化硅膜。此外,当在单晶硅衬底一侧形成氮化硅膜等时,若 将硅与氮化硅膜等相接触地形成,则可能因界面态的影响而导致对晶 体管的特性产生影响,由此需要在硅衬底与氮化硅膜等之间设置绝缘 膜(例如,氧化硅膜等)。其结果,出现如工序增加或受到限制的问题。 在SOI衬底的制造中,由于使用的单晶硅衬底本身昂贵,所以通过工 序的简化等来降低成本是很重要的。再者,随着层叠的绝缘膜的增加, 以及随着工序的增加而产生的尘屑、杂质,有可能导致可靠性的降低 如发生接合不良等。
鉴于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即便是在将氮化 硅膜等用作接合层的情况下,也可以减少支撑衬底与半导体衬底之间 发生接合不良的方法,此外,本发明还有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可以抑 制工序的增加的SOI衬底的制造方法。
本发明之一的一种SOI衬底的制造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准备 半导体衬底与支撑衬底,在半导体衬底上形成氧化膜,透过氧化膜对 半导体衬底照射被加速了的离子,以在距半导体衬底的表面的预定深 度中形成剥离层,且在照射离子后在氧化膜上形成含有氮的层,使半 导体衬底与支撑衬底相对,并将含有氮的层的表面与支撑衬底的表面 接合,通过对半导体衬底进行加热使其以剥离层为界限分离,以在支 撑衬底上中间夹着氧化膜以及含有氮的膜形成单晶半导体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半导体能源研究所,未经株式会社半导体能源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7382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重放数字媒体
 - 下一篇:羊毛纤维改性处理的方法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H01L 半导体器件;其他类目中不包括的电固体器件
H01L21-00 专门适用于制造或处理半导体或固体器件或其部件的方法或设备
H01L21-02 .半导体器件或其部件的制造或处理
H01L21-64 .非专门适用于包含在H01L 31/00至H01L 51/00各组的单个器件所使用的除半导体器件之外的固体器件或其部件的制造或处理
H01L21-66 .在制造或处理过程中的测试或测量
H01L21-67 .专门适用于在制造或处理过程中处理半导体或电固体器件的装置;专门适合于在半导体或电固体器件或部件的制造或处理过程中处理晶片的装置
H01L21-70 .由在一共用基片内或其上形成的多个固态组件或集成电路组成的器件或其部件的制造或处理;集成电路器件或其特殊部件的制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