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自动充电鼠标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0810170986.1 | 申请日: | 2008-10-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27157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6-09 |
发明(设计)人: | 陈羿光;赖锦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致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26 | 分类号: | G06F1/26;G06F3/033 |
代理公司: | 隆天国际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72003 | 代理人: | 陈晨;张浴月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自动 充电 鼠标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充电系统,尤其涉及对鼠标进行充电的鼠标充电系统。
背景技术
科技与信息的时代已经到来,计算机以及其周边设备已是每个人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而鼠标是计算机与使用者间联系的桥梁,其重要性更是不言可喻,因此,市面上各大计算机相关企业对于鼠标相当重视,也研发出各种新功能或使用性更便利的鼠标,尤其是无线鼠标。
传统的鼠标是使用连接线连接于计算机装置,但无线鼠标舍弃了传统的连接线,而以与无线鼠标相对应的无线信号接收器来取代连接线。少了连接线,无线鼠标不再受连接线的长度而被限制,在使用上,具有很大的便利性。而在计算机周边设备的领域中也已存在许多无线装置,例如无线鼠标,无线耳机,无线键盘等等,其中无线鼠标是最常被使用的无线计算机周边装置。
虽然无线鼠标可摆脱实体连接线于空间上的限制,但无线鼠标同时也产生了新的问题-即电力供应。由于无线鼠标无法如有线鼠标般借由实体连接线而接收来自计算机的电力,因此,无线鼠标内部都设置有储电元件,而储电元件为电池或可重复使用的充电电池。
由于使用者已习惯不需使用电池的有线鼠标,因此于使用无线鼠标时,不会注意无线鼠标内部的残余电力情况,常常等到无线鼠标已无法运作时才发现无线鼠标中的电池电力已经耗尽,此时则必须更换电池或对充电电池进行充电。但使用者不会随身携带备用电池,且对充电电池进行充电也就无法马上使用,必须等待一段充电时间后充电电池才可使用,上述储电元件没电的情况对使用者非常困扰。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提供一种可自动对鼠标进行充电的自动充电鼠标系统。
于一较佳实施例中,本发明提供一种自动充电鼠标系统,包括:
一充电板,包括:
一音频信号发射器,用以产生一音频信号;以及
一充电模块,用以提供电力;以及
一自动充电鼠标,包括:
一鼠标壳体;
一储电元件,用以提供电力给自动充电鼠标并用以储存来自充电模块的电力;
多个音频信号接收器,设置于鼠标壳体上,用以接收音频信号;
一驱动机构,用以提供动力给自动充电鼠标;以及
一控制单元,连接于多个音频信号接收器以及驱动机构,用以判断哪一音频信号接收器所接收到的音频信号强度为最大并输出一移动信号给驱动机构,使自动充电鼠标往具有最大强度的音频信号接收器的方向移动。
于一较佳实施例中,自动充电鼠标以及充电板被放置于一工作面上。
于一较佳实施例中,驱动机构包括:
一滚轮,伸出鼠标壳体之外以使滚轮与工作面接触;
一马达,连接于滚轮,用以提供动力给滚轮;以及
一转向模块,连接于控制单元以及滚轮,用以根据控制单元输出的移动信号而控制滚轮的方向。
于一较佳实施例中,充电板是一感应式充电板,当自动充电鼠标位于充电板上时,充电板对储电元件充电。
于一较佳实施例中,多个音频信号接收器包括设置于鼠标壳体前端的一第一音频信号接收器、设置于鼠标壳体右侧的一第二音频信号接收器以及设置于鼠标壳体左侧的一第三音频信号接收器。
于一较佳实施例中,当第一音频信号接收器接收到最大强度的该音频信号时,控制单元输出一直行移动信号给驱动机构,使自动充电鼠标往第一音频信号接收器的方向移动。
于一较佳实施例中,当第二音频信号接收器接收到最大强度的音频信号时,控制单元输出一右弯移动信号的驱动机构,使自动充电鼠标往第二音频信号接收器的方向移动。
于一较佳实施例中,当第三音频信号接收器接收到最大强度的音频信号时,控制单元输出一左弯移动信号给驱动机构,使自动充电鼠标往第三音频信号接收器的方向移动。
于一较佳实施例中,多个音频信号接收器是一麦克风或一麦克风阵列(Microphone array)。
于一较佳实施例中,储电元件是一充电电池。
于一较佳实施例中,自动充电鼠标还包括一电力检测装置,用以检测储电元件的电力。
于一较佳实施例中,自动充电鼠标还包括一充电信号产生器,而充电板还包括一充电信号接收器,当储电元件的电力小于一电力参考值时,控制单元使该充电信号产生器输出一充电信号至充电板,使该充电板产生音频信号。
于一较佳实施例中,充电板还包括一充电键,当充电键被触压时开启一自动充电功能而使充电板产生音频信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致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致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7098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