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高弹性高强度防尘圈无效
申请号: | 200810167897.1 | 申请日: | 2008-10-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25714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6-09 |
发明(设计)人: | 綦建前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金自天成液压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J15/32 | 分类号: | F16J15/3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71***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弹性 强度 防尘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液压油缸和气缸的防尘圈。
背景技术
现代液压系统中的液压油缸,尤其大型伺服液压油缸,影响其使用寿命的原因有很多。但是,最重要的原因就是防尘圈的失效,导致缸外杂质通过防尘圈进入缸内,刮伤磨损密封圈、导向环、活塞杆、油缸缸壁等,造成工作介质的内外泄漏,油缸的损坏、失效。
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现用防尘圈(图2“唇型防尘圈3”)在材料上大多采用是橡胶、聚氨酯、聚四氟乙烯填料等;在结构上大多采用唇型(见图2)和组合型式(见图3)。
它们各自有其优点,也有其缺点。优点不说,只说缺点。从结构上分析唇型结构刮尘能力是最好的,但是现在这种唇型防尘圈(见图2)在材料上大多采用改性橡胶、改性聚氨酯等弹性材料,而这些材料机械强度却不够强,不能很好清除环境恶劣的缸外杂质。
组合型防尘圈(见图3)材料机械强度虽够,但是结构型式不好,图3“防尘圈4”刮排缸外杂质能力不强,缸外杂质很容易进入活塞杆(图3“活塞杆7”)与缸盖(图3“缸盖2”)之间被运动较快的活塞杆带入,先嵌入防尘圈(图3“防尘圈4”),后带入缸内,造成刮伤、磨坏密封圈(图3“密封圈5”)、导向环(图3“导向环6”)、活塞杆、油缸缸壁,使工作介质内外泄漏,最后的油缸损坏失效,甚至殃及液压系统、阀门损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高弹性高强度防尘圈。用如图1中“刮尘圈3”采用材料具有足够机械强度、并具有一定机械弹性的材料(如聚甲醛、改性尼龙、芬醛树脂、聚铣亚胺等),如图1中“支撑滑环4”采用材料具有极耐磨、极低摩擦系数、且具有一定纳污能力和相当机械强度的聚四氟乙烯填料来复合组成的新型式防尘圈——“高弹性高强度防尘”。它在外形上,采用唇型防尘圈易于将缸外杂质刮排向活塞杆外侧的极佳结构。“刮尘圈3”由具有机械强度好、并具有一定机械弹性的材料(如聚甲醛、改性尼龙、芬醛树脂、聚铣亚胺等)来刮排缸外杂质,用断面形似靴型来更好的提高刮尘能力和其与活塞杆的贴合能力;“刮尘圈3”其结构采用断面唇型或称靴型,在它与“支撑滑环“接触唇型部位采用圆曲面过渡,以提高其弹性和寿命。图1中”支撑滑环4”利用聚四氟乙烯填料来制作支撑滑环,并很好的嵌入“刮尘圈3”内侧,以支撑刮尘圈。支撑滑环与活塞杆外侧面的接触面积大于刮尘圈与活塞杆外侧面接触面积,以提高刮尘圈耐磨寿命、减少刮尘圈磨擦力,并且也有二次刮尘和吸纳一定刮尘圈刮漏杂质作用。从而提高防尘圈的防尘性能和寿命,以保障油缸的使用寿命。
经过上述的改进,致使液压油缸和气缸的防尘圈能力大大提高,油缸寿命延长,得到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复合材料组合而成新型防尘圈——“高弹性高强度防尘”圈断面示意图;
图2为现有唇型防尘圈示意图;
图3为现有组合式防尘圈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所示,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采用两种复合材料组合而成的新型防尘圈——“高弹性高强度防尘”圈。用如图1中“刮尘圈3”采用综合机械性能好的材料制成(如聚甲醛、改性尼龙、芬醛树脂、聚铣亚胺等)。它在外形上,采用唇型防尘圈易于将缸外杂质刮排向活塞杆外侧的极佳结构。
如图1中所示,“支撑滑环4”材料采用聚四氟乙烯填料来制成。它在外形上,采用唇型嵌入“刮尘圈3”内侧方式将“刮尘圈3”与活塞杆外侧面的接触面积减少,以提高刮尘圈耐磨寿命、减少刮尘圈的磨擦力,并且吸纳一定刮尘圈刮漏的杂质。该种结构的防尘圈具有耐磨、摩擦系数极低、强度极强、应用效果极佳的优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金自天成液压技术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北京金自天成液压技术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6789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