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品质稳定的杂粮复合米及其制作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0810150943.7 | 申请日: | 2008-09-12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66475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2-18 |
| 发明(设计)人: | 奥生平;刘书元 | 申请(专利权)人: | 奥生平 |
| 主分类号: | A23L1/10 | 分类号: | A23L1/10;A23L1/29;A23L1/212;A23L1/20;A23L1/2165 |
| 代理公司: | 西安慈源有限责任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鲍燕平 |
| 地址: | 710075陕西省西安市高新***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品质 稳定 杂粮 复合 及其 制作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食品,特别是涉及一种品质稳定的杂粮复合米及其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多食杂粮有益健康,是食品科学界、营养学界早已达成的共识。经常食用粗粮、 杂粮,是平衡膳食、防治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肠道疾病、肥胖等现代“富贵病” 的有效手段。但杂粮口感差、难吃难做的缺陷又制约了杂粮的消费。提供口感好、食 用方便、营养均衡、保健作用强的大众化杂粮主食食品,已经成为市场的迫切需求。 杂粮复合米就是适应这种需求的新型杂粮食品。
杂粮复合米又称杂粮人造米,它是以五谷杂粮为主要原料,混合后制成大米状颗粒, 供人们像大米一样作为主食食用。杂粮复合米以玉米、荞麦、小米、燕麦、高粱、豆 类等多种谷物为原料复配而成,实现了多种谷物合理搭配,营养元素合理互补,营养 含量合理升级。消费者在充饥的同时,获得充足、均衡、合理的营养,达到了促进和 维持身体健康的目的。
现有杂粮复合米的生产技术中,中国专利200610131657(申请号)、200610087246 (申请号)和00120584(申请号),公开了采用挤压膨化工艺生产杂粮人造米的方法。 由于这种挤压膨化工艺制成的复合米成品已经熟化或半熟化,热稳定性差,在沸水中 煮制时米粒很快泡软变形,淀粉很快渗出造成糊汤,感官性能不好,因此通常是作为 速煮米食用,即适合用蒸、焖等少用水的方法烹制,不适合熬粥等大水量长时间加热 烧煮,食用方法有一定局限。提高杂粮复合米的品质,增强热稳定性,使其经泡耐煮, 是需要改进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新的品质稳定的杂粮复合米,这种杂粮 复合米以五谷杂粮为主要原料,除了营养成分与大米不相同外,具有大米的外观和特 性,适口性好,外表光滑,结构致密、品质稳定、食用性能良好,营养均衡、保健作 用强,免淘方便,贮存期长,烹饪时的热稳定性好,可以像普通大米一样作为主食食 用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通过合理的配方设计和加工工艺,调节米粒的颗粒结构 与物化性能,提供一种制作上述杂粮复合米的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品质稳定的杂粮复合米,其特征 在于:它是以五谷杂粮主要原料,添加或不添加瓜菜薯类,添加能改善和提高产品品 质的辅料,经过原料预处理、混合搅拌、两次挤压、适度熟化,中途补料、降温制粒 成型、干燥、抛光工艺制作而成。
它由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作而成:
五谷杂粮精粉 70-90 大豆粉 2-15
瓜菜薯类 0-5 淀粉 2-10
魔芋精粉 0.1-1.5 谷朊粉 2-15
单甘油酯 0.3-0.8 水 25-35
所述的五谷杂粮包括谷类:玉米、大米、小麦、荞麦、燕麦、小米、高粱、黑米、 黍米;豆类:大豆、红小豆、绿小豆、豇豆、扁豆、豌豆、黑豆,由两种以上原料组 合复配而成,以粗杂粮为主;五谷杂粮精粉细度为100-140目,含水量10%-14%。
所述的淀粉包括玉米淀粉、甘薯淀粉、马铃薯淀粉、木薯淀粉,还包括各类变性 淀粉,细度大于140目。
所述的大豆粉包括脱腥脱脂大豆粉、大豆分离蛋白粉。
所述的瓜菜薯类,包括各种新鲜的瓜果蔬菜和薯类:马铃薯、甘薯、木薯、山药、 南瓜、番茄等,以及苜蓿、马齿苋、蕨菜等山野菜。上述新鲜的瓜菜薯类、山野菜须 预先制成30%浓度的浆汁,或经干燥制成精粉,精粉的细度大于140目。
另一方面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品质稳定的杂粮复合米的制作方法,其包括以下主要步 骤:
(1)、原料预处理:谷类和豆类按相应的工艺流程制成100目-140目精粉,含水 量10%-14%;新鲜瓜菜和薯类制成浆汁或精粉;
(2)、混合搅拌:按配方称料,按原料重量的25%-35%加水,混合搅拌均匀;
(3)、制粒成型,采取“两次挤压、适度熟化,中途补料、降温制粒”工艺,使原 料适度膨化并制成米粒形状,这是生产高品质杂粮复合米的关键工序。具体方法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奥生平,未经奥生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5094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