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光学膜片结构及其制造方法无效
| 申请号: | 200810145870.2 | 申请日: | 2008-08-07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44788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2-10 |
| 发明(设计)人: | 张裕伟;李开新;谢承祐 | 申请(专利权)人: | 颖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2B5/02 | 分类号: | G02B5/02;G02B1/04;G02F1/13357 |
| 代理公司: | 北京律诚同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梁 挥;张燕华 |
| 地址: | 台湾省***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光学 膜片 结构 及其 制造 方法 | ||
1、一种光学膜片结构,其特征在于,由一共押出工艺所形成,该光学膜片结构包括:
一基材层,该基材层具有一出光面及一相反该出光面的入光面;
一第一透光层,其设于该基材层的出光面上,该第一透光层的表面形成一导光微结构;以及
一第二透光层,其设于该基材层的入光面上;
其中,该基材层、第一透光层及第二透光层的其中至少一层添加多个扩散微粒及紫外线吸收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膜片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等扩散微粒为聚苯乙烯、亚克力、二氧化硅或硅氧树脂,其中该等扩散微粒的直径大小介于0.1μm至50μ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膜片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等扩散微粒的添加量为该基材层、第一透光层或第二透光层的至少一层全部的0.1%至20%体积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膜片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基材层、第一透光层及第二透光层为一塑性材质,该塑性材质为聚苯乙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苯乙烯共聚物、聚碳酸脂、聚对苯二甲酸二乙酯、COP、聚丙烯或亚克力。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膜片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光学膜片结构厚度范围为50至1000um,其中第一透光层/基材层/第二透光层厚度比范围为1/198/1至/1/2.2/1。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膜片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导光微结构为多个锥状结构,该等锥状结构的形状为三角锥状、梯形结构或非球面状,该三角锥状的尖端形成一圆滑曲弧。
7、一种光学膜片结构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包括:
(a)、提供一主基材、一第一透光材料及一第二透光材料;
(b)、选择在该主基材、第一透光材料及第二透光材料的其中至少一层添加多个扩散微粒及紫外线吸收剂;以及
(c)、利用共押出的工艺,分别将该第一、二透光材料压合于该主基材的正、反面,并且在该第一透光材料的表面形成出一导光微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光学膜片结构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c)的过程中,由一滚轮滚压方式,将该主基材、第一透光材料及第二透光材料一体地结合,并且在该第一透光材料的表面滚压形成该导光微结构。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光学膜片结构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导光微结构为多个锥状结构,该等锥状结构的形状为三角锥状、梯形结构或非球面状,该三角锥状的尖端形成一圆滑曲弧;该主基材、第一透光材料及第二透光材料为一塑性材质,该塑性材质为聚苯乙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苯乙烯共聚物、聚碳酸脂、聚对苯二甲酸二乙酯、COP、聚丙烯或压克力。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光学膜片结构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该等扩散微粒为聚苯乙烯、压克力、二氧化硅或硅氧树脂,且该等扩散微粒的直径大小介于0.1μm至50μm,其中该等扩散微粒的添加量为该基材层、第一透光层或第二透光层的其中至少一层全部的0.1%至20%体积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颖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颖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45870.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LCD微型投影仪
- 下一篇:一种闪烁晶体阵列探测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