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自行车后闸驱动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810145524.4 | 申请日: | 2008-07-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38132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2-03 |
发明(设计)人: | 李有为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有为 |
主分类号: | B62L1/00 | 分类号: | B62L1/00;B62L3/02;B62L5/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61004福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自行车 驱动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一种自行车后闸驱动装置,特别是绳闸和拉杆闸类自行车中后 闸驱动装置。
现有技术中手闸类自行车在崎岖小道和上下坡较多的丘陵地带骑行时,手 较劳累;在寒冷天气中,截手套不易操作,不截手套手就受冻。脚闸自行车解 决了以上问题,但又产生了新的缺点,在《自行车、助动车修理大全》、《自行 车装配与维修》和《自行车使用维修指南》三本书中指出,构造复杂,加工难 度要求高,装配维修比较复杂、成本也较高;上车时必须将左曲柄移至前下方, 当曲柄在垂直方向要制动时,为了要获得最大制动力,需先前将曲辆移到水平 部位,既仍需前行一段路后才能刹车,而不能立即刹车;下车时,若左曲柄在 后方位置,也要先前行一段路再下车;靠链条驱动的脚闸,一旦骑行中出现滑 链、脱链时,制动即失效而可能招至人身事故;装于封闭的闸身内的零件在摩 损或损坏前不能象手闸类自行车那样易于被直观发觉并维修;现有脚闸的灵敏 度一般低于其他类型的车闸。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兼具手闸类、脚闸类自行车的优点,克服它们缺 点的后闸驱动装置,它方便上下车,方便获得较大制动力以及时制动或减速, 易于安装维修。同时利用本装置的特点在适当空间位置上配置了能与驱动装置 同步动作的微动开关。当另外加装相应电子配件和电源就可实现声光报警和电 动车的刹车断电功能。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该装置包括中轴部件、脚蹬部件、操纵部件、 驱动部件和后闸传递部件,淬火中轴光轴部成为超越离合器的内环,外星轮由 外星轮体和传动件合并而成,外星轮大端按车轴倒转时的方向向小端过渡,外 星轮与拨爪一起套在曲柄内端淬火中轴的光轴上;在外星轮和中轴之间配有滚 柱,每一对滚柱间由拨爪的爪隔开;外星轮与车架中之一设有在必要时可触及 对方的止动部件,以阻止外星轮越位影响驱动装置正常工作,防止损坏零部件; 车架配置上可以固定后闸钢绳定位套的装置;车架上配置有托架螺母,调节螺 钉配于托架螺母中,前端钢绳通过调节螺钉的中心孔;操纵部件跟与左闸把连 动的前端钢绳或长拉杆连接;操纵部件上配置有弹簧,其作用力既使其按车轮 倒转时的方向运行,也拉紧了前端钢绳或长拉杆;操纵部件是由操纵杆和套于 其中的拨爪组合而成的,二件中有一件在相配合的外圆周或圆孔上至少有一凸 起的齿,另一件则在对应圆孔或外圆周上至少有一段超过该凸起宽度的可转动 空档;当左闸把按至设计的极限前,操纵杆所转的转角必须大于空档的圆心角, 才能有效带动拨爪将滚柱拨向外星轮间隙大端而实现超越;外星轮驱动末端有 与后闸传递件部连接的装置;常态下的驱动端至触及止动件的最大摆角应小于 空档圆心角,系统才安全可靠;操纵杆外端同与左闸把联动的前端钢绳或长拉 杆用紧绳螺钉或紧闸螺钉进行连接;一旦握紧左闸把时,收紧的钢绳或长拉杆 就拉动操纵杆按车轴前进时的转向走过空档区,带动拨爪上的爪将滚柱拨向外 星轮间隙大端而实现超越;外星轮驱动末端有与后闸传递件部连接的装置;当 松开左闸把后,弹簧使操纵杆回位。前踏脚蹬时,滚柱滚向外星轮间隙大端而 实现超越,自行车向前行;当倒踏脚蹬时滚柱在摩擦力作用下滚向外星轮间隙 小端而实现结合,使外星轮驱动末端拉紧了后闸传递部件实现减速或制动。
外星轮与传动件是整体,外星轮也可以由二件铆合或螺纹连接而成;(简单 技术没出图)外星轮大端和相邻小端相交接点处的内径与拨爪的爪的外径为间 隙配合,拨爪的内孔上可以有凹槽,既储油又减小摩擦阻力(简单技术没出图); 拨爪的爪的内径与中轴的配合采用间隙配合;在外星轮两端面配有平垫圈。
操纵杆和套于其中的拨爪可以采用花键式结合;
止动部件可套上减噪防护用的塑胶管,或在平叉上装上与平叉管形状对应的 塑胶卡套。
外星轮驱动末端与后闸传递件部连接的装置,可以是有直接连接的接口;
车架上配置有固定弹簧、护罩、后闸钢绳固定套和防水微动开关用的支架, 支架可以是多功能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有为,未经李有为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4552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