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半导体器件及其制造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810145329.1 | 申请日: | 2008-08-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64543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2-11 |
发明(设计)人: | 小野真隆;藤田安希子 | 申请(专利权)人: | 恩益禧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L21/331 | 分类号: | H01L21/331;H01L29/737 |
代理公司: | 中原信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孙志湧;陆锦华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半导体器件 及其 制造 方法 | ||
本申请基于日本专利申请No.2007-206174,在此引入其全部内容作为参考。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半导体器件和制造该半导体器件的方法。
背景技术
在图11A至11C和图12中示出了用于在异质结双极晶体管中形成常用的基区层的典型的传统工艺。以下将参考选择地生长用于形成基区层的SiGe的晶体进行描述。在具有n型集电区层12的衬底10上形成氧化硅膜14、p型多晶硅膜16和氮化硅膜,并且在氮化硅膜和p型多晶硅膜16中提供了凹部。此外,利用氮化硅膜覆盖该凹部的侧壁,以形成氮化硅膜18。然后,蚀刻暴露在凹部底部上的氧化硅膜14的一部分,而且,在横向方向上进行侧蚀刻,以在氧化硅膜14中提供开口(图11A)。
接下来,在高温氢气环境中移除表面中的污染物,然后经由化学气相沉积(CVD)工艺在凹部开口的底部形成基区层。对于用于这种CVD工艺的源气体可利用的化合物包括氢(H2)、二氯甲硅烷(SiH2Cl2)、锗烷(GeH4)、乙硼烷(B2H6)、甲基硅烷(SiH3CH3)等。如图11B所示,经由外延工艺在n型集电区层12上生长未掺杂的SiGe,以形成SiGe单晶层20。在这种情况下,SiGe在开口的上部形成的p型多晶硅膜16的暴露部分上生长,且暴露在包括氮化硅膜18的p型多晶硅膜16的遮护部分的下表面,从而形成SiGe多晶层30。
此外,形成掺杂有p型杂质的p型SiGe单晶层22,并在SiGe多晶层30上进一步沉积SiGe,以形成p型SiGe多晶层32(图11C)。
随后,在SiGe单晶层22上分别生长具有SiGe的可变锗比率的未掺杂的SiGe单晶层24和未掺杂的硅层26,以形成单晶生长层。在这种情况下,在p型SiGe多晶层32上还沉积了未掺杂的SiGe多晶层33和未掺杂的硅多晶层34以形成多晶层,使得该多晶层与单晶层接触,并且该多晶层还在p型多晶硅膜16和基区层(图12)之间提供了电连接,其中p型多晶硅膜16用作基区引出电极。
例如,在日本专利申请公布No.2004-193454和日本专利申请公布No.2003-188177中,描述了具有形成在提供于绝缘层中的开口内部的基区层的典型双极晶体管。其它相关技术文献包括日本专利申请公布No.2003-45885和日本专利申请公布No.2005-57171。
然而,如图12所示,由p型多晶硅膜16向下生长的多晶层在接触单晶层之后向横向方向延伸,最终直接接触在遮护部分的下表面暴露的氮化硅膜18的部分。这种接触的空间面积越大会使由于氮化硅膜和多晶层之间的热膨胀系数差异而产生的应力也越大,导致在发射极-基极结附近产生复合能级,使得很难获得稳定的电流增益。
发明内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恩益禧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恩益禧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4532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H01L 半导体器件;其他类目中不包括的电固体器件
H01L21-00 专门适用于制造或处理半导体或固体器件或其部件的方法或设备
H01L21-02 .半导体器件或其部件的制造或处理
H01L21-64 .非专门适用于包含在H01L 31/00至H01L 51/00各组的单个器件所使用的除半导体器件之外的固体器件或其部件的制造或处理
H01L21-66 .在制造或处理过程中的测试或测量
H01L21-67 .专门适用于在制造或处理过程中处理半导体或电固体器件的装置;专门适合于在半导体或电固体器件或部件的制造或处理过程中处理晶片的装置
H01L21-70 .由在一共用基片内或其上形成的多个固态组件或集成电路组成的器件或其部件的制造或处理;集成电路器件或其特殊部件的制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