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齿轮部件、齿轮机构以及齿轮部件的制造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810144280.8 | 申请日: | 2008-07-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63530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2-11 |
发明(设计)人: | 山崎宽范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本电产三协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F16H55/17 | 分类号: | F16H55/17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马淑香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齿轮 部件 机构 以及 制造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将多个部件连结而构成的齿轮部件、具有该齿轮部件的齿轮机构以及该齿轮部件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在使马达等的转速减速的减速器中,已知有一种因空间上的限制而例如使用了具有同轴且直径不同的两个齿轮的、带台阶齿轮部件的结构。但是,这种结构的齿轮部件很难通过切削加工来一体地制作两个齿轮。
因此,提出了如下的技术方案,即在通过切削加工分别制作好小径齿轮和大径齿轮后,将小径齿轮的连结部压入大径齿轮的连结孔内,从而使小径齿轮与大径齿轮形成一体。但是,在小径齿轮的连结部被压入大径齿轮的连结孔时的压入余量大时,虽可增加小径齿轮与大径齿轮之间的转矩强度,但压入时小径齿轮的连结部会变形,从而会使小径齿轮的内径尺寸减小,存在着在将支轴穿过齿轮部件的状态下齿轮部件不能平滑旋转的问题。另外,在小径齿轮的连结部被压入大径齿轮的连结孔时的压入余量小时,虽可抑制小径齿轮的内径尺寸的变动,但存在小径齿轮与大径齿轮之间的转矩强度下降的问题。
为此,提出了如下的技术方案,即预先在小径齿轮的连结部的外周面上形成槽,并预先在大径齿轮的连结孔内形成内齿,使小径齿轮的连结部的外周面上形成的槽与大径齿轮的连结孔内形成的内齿嵌合(参照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昭61-31764号公报
但是,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齿轮部件存在着在大径齿轮的连结孔内形成内齿需要花费大量时间的问题。另外,在使小径齿轮的连结部的外周面上形成的槽与大径齿轮的内齿嵌合的结构中,存在着因加工精度而无法在轴线方向上稳固连结的问题。
另外,在使小径齿轮的连结部的外周面上形成的槽与大径齿轮的内齿嵌合的结构中,在压入余量因加工精度而增大的场合,小径齿轮的内径尺寸会减小,从而无法消除在将支轴穿过齿轮部件的状态下齿轮部件不能平滑旋转的问题。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即使在通过压入来连结两个部件时转矩强度也高、且即使形成为圆筒状时内径尺寸也不会变动的齿轮部件、具有该齿轮部件的齿轮机构、以及该齿轮部件的制造方法。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齿轮部件包括第一部件以及第二部件,所述第一部件由外周面上形成有多个齿的第一齿轮部和与该第一齿轮部同轴的连结部在轴线方向上错开的位置上形成而构成,所述第二部件具有与所述连结部嵌合的连结孔,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连结部的外周面上,在与所述第一齿轮部的齿槽的延长线在半径方向上重叠的位置上形成有槽部,所述连结孔的内周面产生塑性变形而进入所述槽部之间。
在本发明中,通过将第一部件的连结部压入第二部件的连结孔内来使第一部件与第二部件连结,从而构成齿轮部件。在此,即使在所述连结孔的内周面为平坦面时,由于在连结部的外周面上形成有槽部,在第一部件的连结部被压入第二部件的连结孔时,连结孔的内周面也会产生塑性变形而进入槽部之间,因此,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以高转矩强度连结并在轴线方向上稳固连结。另外,由于在连结部的外周面上形成有槽部,因此,即使将连结部与连结孔的压入余量设定得略大,由于连结孔的内周面会产生塑性变形而进入槽部之间,因此,也能可靠地压入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另外,在连结部的外周面上,槽部形成在与第一齿轮部的齿槽的延长线在半径方向上重叠的位置上,这种构造的槽部可通过对连结部的外周面也进行用于形成第一齿轮部的切齿加工来形成,因此,可降低齿轮部件的制造成本。
本发明可有效地应用于如下场合,即所述第一部件的至少所述连结部形成为圆筒状,而且,在所述连结部的外周面上大致等间隔地形成有多个槽部。若这样构成,则在齿轮部件上将支轴穿过连结部的内侧后,可使齿轮部件绕轴线旋转。在本发明中,在第一部件的连结部被压入第二部件的连结孔时,连结孔的内周面会产生塑性变形而进入槽部之间,因此,即使是在上述场合,连结部侧也不会产生大的负载。因此,即使将连结部相对于连结孔的压入余量设定得略大,连结部的内径尺寸也不会变形或缩小。因此,能将支轴可靠地穿过连结部的内侧,而且,齿轮部件可绕支轴平滑地旋转。另外,即使是在齿轮部件上将支轴(转轴)压入并固定到连结部内侧的场合,在第一部件的连结部被压入第二部件的连结孔时,连结部的内径尺寸也不会变动,因此,能将支轴(转轴)可靠地压入并固定到连结部的内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本电产三协株式会社,未经日本电产三协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4428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