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发动机皮带驱动轮系有效
申请号: | 200810142593.X | 申请日: | 2008-07-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68509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2-18 |
发明(设计)人: | 吕兆平;张光亚;闫剑滔;曾令全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B67/06 | 分类号: | F02B67/06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科吉华烽知识产权事务所 | 代理人: | 胡吉科 |
地址: | 545007广西壮***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发动机 皮带 驱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制造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发动机皮带驱动轮系。
【背景技术】
现有的发动机前端轮系多采用分级设置,如图1所示,连接皮带为两 根,其为V型三角带或多楔带,一为发电机/水泵皮带2、一为空调/动力 转向泵皮带6。发电机/水泵皮带2连接着曲轴皮带轮1、发电机带轮3和 水泵带轮4;空调动力转向泵皮带6连接着曲轴皮带轮1、空调皮带轮7 和动力转向泵带轮5。上述各带轮的工作面不在一个平面上,都由曲轴皮 带轮1驱动其运转工作,这样曲轴皮带轮1的轴向尺寸做得特别大,导致 发动机的整体轴向尺寸增大、整体质量增加,使发动机变得庞大,不利于 发动机在整车上的布置,有悖于发动机小型化,轻量化的发展趋势,而且 增加了成本。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发动机皮带驱动轮系,其 结构紧凑合理布置,提高了轮系工作的可靠性和发动机的传动效率,使安 装工艺更加简便、快捷、准确。
本发明解决现有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发动机皮带驱动轮系,其包括 用于连接的第一皮带、曲轴带轮及由所述曲轴带轮驱动的发电机带轮、水 泵带轮和压缩机带轮;还包括一自动张紧轮;所述曲轴带轮、所述发电机 带轮、所述水泵带轮、所述压缩机带轮及所述自动张紧轮处于同一平面; 所述曲轴带轮经由所述第一皮带依次连接所述自动张紧轮、所述发电机带 轮、所述水泵带轮和所述压缩机带轮。
本发明更进一步的改进是,包括动力转向泵带轮,所述动力转向泵带 轮经第二皮带与所述水泵带轮连接。
本发明更进一步的改进是,所述第二皮带为弹性皮带。
本发明更进一步的改进是,由第一皮带连接的所述曲轴带轮、所述发 电机带轮、所述水泵带轮、所述压缩机带轮及所述自动张紧轮为第一平面; 由第二皮带连接的所述水泵带轮和所述动力转向泵带轮为第二平面;所述 第一平面与所述平面相平行。
本发明更进一步的改进是,所述水泵带轮为内六槽外四槽。
本发明更进一步的改进是,所述曲轴带轮安装在曲轴上。
本发明更进一步的改进是,所述水泵带轮安装在水泵上。
本发明更进一步的改进是,所述自动张紧轮安装在所述压缩机支架上。
本发明更进一步的改进是,所述压缩机带轮安装在所述压缩机上。
本发明更进一步的改进是,所述动力转向泵安装在动力转向泵支架上, 该动力转向泵通过支架安装在发动机缸体上。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采用发电机、水泵、压缩机 用一根皮带连接带动,其各带轮工作面在一个平面内,减少了曲轴带轮的 轴向尺寸,从而整体降低发动机的轴向尺寸和质量。同时,把水泵带轮设 计成内六槽外四槽的旋压结构,通过一根很短的弹性皮带与动力转向泵连 接、带动其运转;整个轮系只需用一个自动张紧轮,没有使用到惰轮;这 种紧凑合理的布置,提高了轮系工作的可靠性和发动机的传动效率,使发 动机安装更加简便、快捷、准确。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的发动机前端轮系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发动机皮带驱动轮系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所述水泵带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说明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一步说明。
如图2和图3所示,一种发动机皮带驱动轮系,其包括用于连接的第 一皮带9、曲轴带轮10及由所述曲轴带轮10驱动的发电机带轮8、水泵带 轮13和压缩机带轮11;还包括一用于保证皮带伸长或缩短张力均保持恒 定的自动张紧轮12;所述曲轴带轮10、所述发电机带轮8、所述水泵带轮 13、所述压缩机带轮11及所述自动张紧轮12处于同一平面;所述曲轴带 轮10经由所述第一皮带9依次连接所述自动张紧轮12、所述发电机带轮8、 所述水泵带轮13和所述压缩机带轮11。
对于在整车上配置有动力转向泵时,把动力转向泵安装在动力转向泵 支架上,再将动力转向泵支架安装在发动机缸体上。用第二皮带14连接动 力转向泵带轮15及水泵带轮13,该第二皮带为弹性皮带14。由于水泵带 轮13是旋压成型件,在重量的增加方面比把曲轴带轮10做成类似结构, 在成本和重量方面都有不可比拟的优势,所以该水泵带轮13为内六槽外四 槽,其上安装6PK的多楔带和4PK的弹性多楔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4259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注采管柱防卡堵保护装置
- 下一篇:一种高精度折射静校正数据反演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