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超高麦芽糖浆制备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0810139488.0 | 申请日: | 2008-09-26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84504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3-31 |
| 发明(设计)人: | 刘宗利;王乃强;袁卫涛;栾庆民;李庆华;王继进 | 申请(专利权)人: | 保龄宝生物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13K7/00 | 分类号: | C13K7/0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51200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超高 麦芽 糖浆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超高麦芽糖浆制备方法,属于淀粉糖技术领域,具体地 说是一种以淀粉为原料,控制液化DE值<4、多酶协作糖化、利用超滤 技术脱色和去除大分子物质生产超高麦芽糖浆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麦芽糖是淀粉、糖原、糊精等大分子多糖类物质在β-淀粉酶催 化下的主要水解产物。
麦芽糖具有优良的特性,如麦芽糖的甜度只有蔗糖的30%-40%, 入口不留后味,具有良好的防腐性和热稳定性,吸湿性低,且具有多 种生理功能,广泛应用于食品和医药工业。如代替淀粉糖浆制造硬糖, 不仅甜度柔和,且产品不易着色,透明度高,具有较好的抗砂和抗洋 性;代替部分蔗糖制造口香糖和泡泡糖,可明显改善产品的适口性和 香味稳定性;麦芽糖浆可直接服用,以补充机体所需的碳源和能量; 与其它营养素适当配比可作为营养剂;麦芽糖是制造麦芽糖醇的原料, 人摄入麦芽糖醇后不会使血糖升高和合成血脂,是糖尿病、动脉硬化、 心血管病、高血压患者的理想甜味剂;精制麦芽糖可用于制造麦芽糖 静脉注射液,与传统葡萄糖注射液相比,有如下优点:麦芽糖在血液中 代谢不需要胰岛素控制,不会引起血糖升高,渗透压仅为葡萄糖的一 半。因此,现在对高纯度麦芽糖的需求,越来越大。
高麦芽糖浆是一种麦芽糖含量较高(≥50%)而葡萄糖含量较低 (≤10%)的淀粉糖浆。因其具有无色透明、甜度低、熬糖温度高、吸 湿性低、抗结晶性好等特点而成为糖果工业更新换代的产品,被广泛 应用于糖果、蜜饯、果蔬汁饮料中。国内外近几年来发展十分迅速,是 用途很广的新型食品原材料。目前高麦芽糖浆主要应用在以下几个方 面:
1、高麦芽糖浆的甜度低而温和,可口性强、口感好,由于高麦芽 糖浆中的麦芽糖在高温加热和酸性情况下比较稳定,通常温度下不会 因麦芽糖的分解而引起食品变质或甜味发生变化,所以加热时不易发 生美拉德反应,用于糖果生产中具有DE值低,熬温高等优点,特别对 延长产品的货架期效果明显。
2、纯用高麦芽糖浆生产糖果产品,比用传统的砂糖生产糖果,生 产出的产品韧性好、透明度高,不会出现“返砂”现象,并可降低糖 果粘度,提高产品的风味,显著降低生产成本,给企业带来较高的经 济效益。
3、由于高麦芽糖浆具有抗结晶、冰点低等优点,用于冷饮生产中, 既可改善产品的口感,提高产品质量又可降低生产成本,目前已被冷 饮行业作为增稠剂和增塑剂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4、用于糕点、面包、烘焙食品等生产过程,可起到防止淀粉老化, 保湿性好,延长保质期等作用。
5、由于高麦芽糖浆渗透压较高,用于果脯、蜜饯、果酱、果汁罐 头及奶油类食品中具有保质期长、产品口味不易改变等优点。
目前国内麦芽糖的生产中还存在着以下不足:(1)传统生产工艺生 产麦芽糖,工艺简单,设备陈旧、糖浆品种单一,质量不高,麦芽糖 含量低;(2)现代的双酶法生产工艺,也存在很多问题:淀粉液化后DE 值偏高,糖浆中葡萄糖的存在影响了产品的品质,麦芽糖含量仅能达 到80%左右;糖化过程中,酶催化水解不彻底等;(3)初制产品中的 色素、非溶性物质、蛋白质、氨基酸等物质去除困难;脱色工艺落后, 糖化后料液中糊精的含量高等,料液粘度大,后续工艺结晶困难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超高麦芽糖浆 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以普通淀粉(原料可以为玉米淀粉、小麦淀粉、大米淀粉、甘 薯淀粉、马铃薯淀粉、木薯淀粉)为原料,经调浆液化后控制DE值<4, 利用β-淀粉酶、普鲁兰酶、麦芽糖酶三酶协作糖化,然后经超滤等 技术精致获得超高麦芽糖浆麦芽糖含量在90%以上。
本发明的一种超高麦芽糖浆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淀粉调浆;
——淀粉乳液化;
——淀粉液化液进行三酶协作糖化;
——糖化液经超滤等精致技术获得超高麦芽糖浆。
所得超高麦芽糖浆可经浓缩、干燥后得到高纯度结晶麦芽糖或催 化加氢后制备麦芽糖醇。
所述淀粉乳液化是指向淀粉乳中加入高温α-淀粉酶,在淀粉酶 的作用下,将淀粉液化成糊精的大分子的过程,液化DE值控制在<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保龄宝生物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保龄宝生物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3948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池隔膜纸针刺强度的测试夹具
- 下一篇:通信终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