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I型胶原人工肌腱、韧带的制备及应用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0810132520.2 申请日: 2008-07-15
公开(公告)号: CN101332134A 公开(公告)日: 2008-12-31
发明(设计)人: 许和平 申请(专利权)人: 许和平
主分类号: A61F2/08 分类号: A61F2/08;A61L27/24
代理公司: 北京同恒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 张郁
地址: 美国麻省比里瑞*** 国省代码: 美国;US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胶原 人工 肌腱 韧带 制备 应用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学,医学生物材料学,以及医学组织工程学等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到一种在肌腱、韧带损伤缺损后替代的人工肌腱、韧带内置物,使其再生正常的肌腱/韧带组织,同时提供一种防止术后组织粘连的人工肌腱,韧带复合物的制备及应用。 

背景技术

二十世纪末随着整体医学的高速发展,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遗传基因学以及组织工程学也随之不断的进步与发展。具有良好性能的生物材料也同时被迅速的发现与利用。近年来组织工程学在医学临床中的快速掘起就证明了这一点。使用I型胶原蛋白做为组织修复再生支架的组织工程产品获得了显著的发展与应用。如中国专利号为021212779,名称为医用胶原蛋白材料及其制造工艺的专利就公开了一种高纯度的医用胶原蛋白材料,该文献在此全文引用作为参考。以牛肌腱组织为基料,经除杂,清洗,酸,碱,酶处理,硫酸软骨素交联、冷冻干燥及环氧乙烷灭菌等工序制成的具有特定大小孔隙的片状的医用胶原蛋白材料,其具有结构稳定、生物相容性好、可吸收的特点。做为细胞外间质是一种很好的材料。目前,已在临床上用于硬脑膜、硬脊膜的再生修复和防止粘连。 

肌腱、韧带的损伤及缺损是骨科临床上非常常见的一种疾病。任何的工伤,交通事故,运动创伤,以及肢体的畸形,肌腱,韧带的肿瘤等都可以原发或继发的造成肌腱、韧带的急、慢性损伤和缺损。由于肌腱、韧带的特殊组织结构和功能,在通常的情况下,多数损伤的肌腱、韧带组织很自行愈合,修复与再生,不能形成自身相同的组织。因手部和膝关节的外伤所造成的手部屈指肌腱和膝关节前十字韧带的损伤更是十分的常见,而且治疗更加困难,预后不佳造成手部活动障碍以及诱发膝关节的骨性关节炎的形成。手部外伤在我国手外科手术之中占有很大的比例,术后的肌腱修复通常是以瘢痕形势愈合并伴之粘连更是造成手部功能恢复欠佳的主要原因,通常需要进行二次手术松解。随着国民身体素质的不断提高,运动性创伤越发常见,膝关节的前十字韧带的损伤更是居此类创伤中的首位,由于其特殊的解剖部位和功能,通常损伤后不能自行修复愈合,从而造成关节的不稳定,继而造成关节软骨的损伤,造成关节软骨的早期退行性变,形成 骨性关节炎,对年轻人未来的生活质量造成极大的影响。 

目前,临床应用激素,某些生物制剂以及某些手术治疗方法其效果均不明显,不能有效的使肌腱、韧带再生修复,也不可能防止粘连的形成。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人工肌腱或韧带,其特征在于其为具有单一纵向孔隙的柱状胶原蛋白体,并且其中含有固定缝合线。 

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上述人工肌腱或韧带的制备方法和应用。 

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上述人工肌腱或韧带的孔隙大小为80-200微米。 

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上述人工肌腱或韧带由I型胶原蛋白和硫酸软骨素复合制备得到。 

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上述人工肌腱或韧带由下述方法制备得到:将浓度为0.5%-5%的,纯度为96%以上的I型胶原蛋白加以硫酸软骨素混合制成复合悬浊液。将复合悬浊液置于预先固定了可吸收缝合线的模具内,模具内径为1-10毫米,缝线的长度为5-50厘米,经1-2毫米/分的速度垂直冷冻于-60到-110摄氏度的冷冻容器内,制成直径1-10毫米,具有单一纵向排列孔隙为80-200微米的柱状胶原物,其后将所述柱状胶原取出,再经17-23小时的二次常规冷冻干燥程序,制成直径1-10毫米,长1-15厘米,保持80-200微米单一纵向孔隙的有固定缝合线的柱状胶原人工肌腱或韧带。 

所述缝线规格为1-0、2-0、3-0、4-0,、5-0或6-0,其中1-0到6-0数字代表缝线的粗细和拉力强度大小,为国际公知的单位。1-0最粗拉力最大,依次递减。 

在制备过程中,经不同的速度和不同的低温条件相匹配就可以达到80-200μm大小的纵向排列的孔隙。优选孔隙大小为95-165μm,更优选110-150μm,最佳优选值为125μm。 

上述I型胶原蛋白的浓度优选为0.5%,1.5%,2%,2.5%,3%,4%和5%。上述硫酸软骨素浓度优选0.27%-20%。 

另外,非特定说明外,本发明所述所有百分值单位均为质量/容积。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许和平,未经许和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3252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