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驱虫织物及其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810130446.0 | 申请日: | 2008-07-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38519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1-07 |
发明(设计)人: | 忻浩忠;费宾 | 申请(专利权)人: | 香港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D06M15/333 | 分类号: | D06M15/333;D06M15/263;D06M23/12;D06M101/06;D06M101/32;D06M101/10;D06M101/34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顺天达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郭伟刚 |
地址: | 中国香港九龙红磡*** | 国省代码: | 中国香港;8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驱虫 织物 及其 制造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纺织物,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经聚合纳米微囊乳剂处理的耐用驱虫织物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拟除虫菊酯(pyrethroid),包括天然化合物和它们的合成类似物,都可有效地控制各种害虫,比如,扁虱、螨虫、蟑螂、家蝇、蚊子、黑蝇、跳蚤以及其他飞行昆虫或爬行昆虫。它们表现出对昆虫的击倒活性和杀虫活性。除虫菊酯对植物、食品、动物或人类没有害处,并且没有有害剩余物。因此,在各个国家,它们均可用于衣物。尽管具有如此之多的有益特性,但是由于其相对较短的杀虫活性,除虫菊酯的应用受到很大限制。这是由于将其涂上衣物后,耐洗特性较差,并且在有氧和紫外光的情况下,除虫菊酯容易分解成无活性的、不具有杀虫能力的产物。
在现有技术中,Samson等人的美国专利5198287披露了一种带有防火和阻燃性涂层的帐篷织物,该涂层中还有除虫氯菊酯。Samson等人的美国专利5252387教导,通过在氯菊酯之外设置一个阻挡层,可将氯菊酯(permethrin)保存在驱虫织物中。然而,现有技术中的难题是:在连续的洗涤循环之后,怎样将氯菊酯保留在可洗涤的衣物中。
McNally的美国专利5089298披露了一种在连续洗涤循环时,在衣服中保存氯菊酯的方法,该专利指出,在多次洗涤循环后,氯菊酯依然保留在氯菊酯和支链淀粉(一种水溶性淀粉)浸渍的衣服中。
Whitcomb的美国专利4130450描述了一种浸渍了杀虫剂的、开放式的、低密度的网,其提供了一个可承载杀虫剂的扩展面,包括除虫菊酯和合成杀虫剂。Whitcomb优选使用微囊化的氯菊酯来避免将其暴露在紫外线和氧气中时的不稳定性。Whitcomb提到,可将这个网悬挂起来以使得活性成分蒸发驱虫。
Running等人的美国专利4765982是一个使用微囊化活性成分来达到维持昆虫控制功效的例子。不管是天然的除虫菊酯还是合成的除虫菊酯,都在此发明中可用。Running等人的杀虫设备可悬挂在开放空间中来达到从巢或类似的特定区域驱走昆虫的效果。
本发明通过用聚合微囊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驱虫织物暴露于阳光后和洗烫后难以维持杀虫功效的缺陷,这样的纳米微囊具有除虫菊酯的成分,甚至在暴露于阳光后和不断的洗烫后也能有效地延长杀虫持续时间。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驱虫织物暴露于阳光后和洗烫后难以维持杀虫功效的缺陷,提供一种暴露于阳光后和不断的洗烫后也能有效地延长杀虫持续时间的驱虫织物。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构造一种驱虫织物,通过在纳米微球中包含除虫菊酯成分使得此织物具有杀虫性。所述驱虫织物经聚合纳米微囊乳剂处理而成,所述纳米微囊的大小为100纳米至1000纳米,所述微囊是通过多聚糖在含杀虫剂成分的水溶液中接枝聚合形成;其中,所述杀虫剂成分为杀虫剂/乙烯基单体混合物。
在本发明所述的驱虫织物中,所述杀虫剂成分包括疏水性乙烯基单体和至少一种下列物质:除虫菊酯、氯菊酯、氯氰菊酯、苯醚菊酯。
在本发明所述的驱虫织物中,所述疏水性乙烯基单体是具有下列通式的物质:
其中R是H、CH3或Cl,并且R’是烷基、苯基、嘧啶基、Cl、CN或OAc;
其中R是H、Cl或CH3并且R”是H或CH3;
其中R是H、CH3或Cl,并且R’”是直链或支链的烷基基团;
其中R是H、CH3或Cl,并且R””是直链或支链的烷基基团。
在本发明所述的驱虫织物中,所述多聚糖包括至少一种下列物质:
角叉胶、动物纤维素、壳聚糖、几丁质、纤维素、结冷胶、天然胶树胶、果胶、多聚糖肽、淀粉、黄原胶和/或木葡聚糖。
在本发明所述的驱虫织物中,所述纳米微囊的大小为100纳米至1000纳米,其中大部分为400纳米到900纳米。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提供的又一技术方案是:构造一种驱虫织物的制造方法,通过该方法制造出来的织物能够在多次洗涤和太阳下暴露也能具有杀虫性。所述驱虫织物的制造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S1.将多聚糖溶于水溶液中;
S2.加热所述多聚糖溶液;
S3.将杀虫剂成分加入到所述多聚糖溶液中;
S4.在所述杀虫剂成分和多聚糖的混合溶液中引发接枝聚合;
S5.将所述接枝聚合后的混合溶液应用到织物上;
其中,所述杀虫剂成分为杀虫剂/乙烯基单体混合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香港理工大学,未经香港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3044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